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台湾是大选赢家”

2012年1月15日

本周,香港媒体主要聚焦于台湾大选。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评论,题为《不论选举结果,台湾都是赢家》。而《明报》则分析“大陆因素”对台湾选举所产生的影响。

An elderly voter casts her ballot at a polling station in Taipei January 14, 2012. Taiwan votes for its next president and parliament on Saturday in an election that will be closely watched b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y look for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at a time of political transition for both superpowers. REUTERS/Shengfa Lin (TAIWAN - Tags: POLITICS ELECTIONS)
台湾选民踊跃参加投票图像来源: Reuters

台湾人的自我认同增强

评论指出: 香港民调显示,港人自认是中国人的比率下降到不到 17%,是近十多年来的新低。……台湾政治大学做台湾人民自我认同的民调,已有 20年。自认为“我只是中国人”的比率,连年下降,……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刻意“去中国化”和营造台湾主体意识所造成的结果。然而,调查显示,台湾人的自我认同比率,在阿扁执政时期( 2000- 2008)却没有明显增加,反而在 2008年以后,随着马英九政府的亲中政策开始实行,台湾人的自我认同却成了阻挡不住的潮流。"

评论写道:"怎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说来话长。基本原因是,自 1987年开放往大陆探亲后,两岸社会制度、自由、法治、人民生活的极大落差,使台湾人对大陆了解越多越深,对大陆就越没有认同感。……更重要的,是中共在国际上封杀“中华民国”。中共不承认“中华民国”仍然存在,世界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意味着台湾人即使想做中国人,也只有承认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才可以。台湾人问:“但我不是,那我是中国人吗?”03年沙士期间,台湾也成了疫区,由于台湾不在世界 卫生组织内,无法接收最新防疫报告和防疫建议,因此台湾申请加入世 卫组织,却遭到中共强烈反对。台湾记者问中共代表团:“你们听到台湾两千万人民的需要吗?”中共代表沙祖康说:“谁理你们?”这种表现,不仅不把台湾人当中国人,甚而是不把台湾人当“人”。中共的对台政策,加上台湾人在大陆的所见所闻,终于把国民党四十年的“我是中国人”的教育完全报销了。"

评论继续写道:"美国《时代》周刊说,台湾在许多层面与大陆大不同:竞争激烈的媒体,创意的熔炉,环保意识的天堂,人民也和善,完全是公民社会。这一切,都是强有力的民主带来的。中国大陆拥有肌肉,台湾则有灵魂。这灵魂就是民主魂。台湾民主会在跌跌撞撞中走上康庄大道。了解台湾人特别年轻一代的身份认同,就知道为甚么民进党有过如此不堪的执政劣迹,四年后还可以与国民党打成均势。植根本土的政党,摔倒了还会有人后继......。"

大陆因素影响力加大

香港《明报》则发表文章,题为《“大陆因素” 如何影响台湾大选》。文章写道:"本届台湾大选是自从1996年首办总统直选以来的第5次,与过去4次相比较,今次大选突显了两大特征。其一,诉求的内容与方式相对理性、温和,显示台湾的民主发展日趋成熟;其二,“大陆因素”对台湾大选的影响更显重要,北京对台湾政治的渗透力显而易见。 "

文章写道:"首先,过去挑动“省籍”等族群对立的选战语言已几乎消失,强调是否“爱台湾”的民族主义式诉求也不复多见,取代的是治理能力、经济、和平等议题。……此一现象,一方面反映经历了20年的民主洗礼,台湾选民的素质已大大提高,民主政治日趋成熟。另一方面,也与在野党候选人蔡英文的问政风格和选战手法有直接关系。蔡英文执掌民进党后,塑造出理性、温和、注重政策研究的问政风格,与过去民进党候选人大相异趣,令人耳目一新。……本届大选的另一特征,是大陆巧妙地直接介入台湾的大选。过去北京也曾试图左右台湾的选举,譬如在首届总统选举的1996年在台湾海峡举行飞弹演习,2000年大选前夕朱镕基也声嘶力竭地警告“台独绝没有好下场”。然而两次都产生反效果,…… 过去3年多以来,两岸重启协商机制、实施“三通”、开放“陆客”(大陆游客)和“陆生”(大陆学生),实现了自1949年两岸隔绝以来的双向交流。促成此一历史性转变的,重点不在马英九的妥协,而在历经“解放台湾”、“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失败后,北京终于在对台政策上开窍,领悟到唯一摄取台湾民心的有效武器──经济牌。这次大选是北京改变对台政策后,台湾首次举行的总统选举。换言之,北京介入台湾大选的环境已经大大改观。"

《明报》的文章继续写道:"虽然北京的“经济牌”在两岸签署了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类似中港的CEPA)后,更具潜在的威力,然后如何在大选中打这张牌,以影响台湾选民的投票意向,却是不小的学问。结果,北京选择了主打“九二共识”以间接挺马的策略。一方面,配合媒体舆论的攻势,从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台办主任王毅的发言,到各地台办、涉台商务部门、台湾研究机构的“统一口径”,北京全面催谷“否定九二共识的候选人上台,两岸经贸关系倒退将无可避免”的论调。……北京也同时从台湾工商界的领军人物着手,利用各种场合、渠道寻求配合。……所谓“商人无祖国”,指的是商人的政治立场因自己的经济利益所决定。在80年代以前,香港工商界也充斥着“反共”气氛,然而当和大陆开始有生意做后,商贾们也纷纷投诚,并在回归后掌握了香港的政治权力,唯一的例外恐怕只有黎智英一人。"

文章最后写道:"目前的台湾正在步香港后尘,这次台湾财经界在大选中力挺“九二共识”,意味着北京的意志开始直接影响台湾选民的投票行为。换言之,大陆因素如何影响大选结果,是本届台湾总统选举的观察重点。不过,话说回头,经历了20年的“本土化”变迁,台湾社会对“台湾主体性”的坚持仍有坚实的土壤......"

李华 摘编

责编: 乐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