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香港是否一艘正在下沉的巨轮?

2002年5月6日

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在最新一期以“谁要香港?”作封面标题,对政权移交近五年来的香港现状表示忧虑,称中国经济向全球开放后,香港作为外资进军大陆的大门作用会丧失,加上香港内部经济问题重重,因此香港的地位将会被上海取代。

超过一半的香港中产人士对以董建华为首的香港特区政府的管治风格表示不满图像来源: AP

九五年曾以封面故事形容《香港已死》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在最新一期再次以把香港作为封面故事( Who Needs Hong Kong?),引起香港政府的强烈抗议。一段时间来关于香港前途的争论,随着这期封面故事的发表,又重新浮上表层。

香港政权移交前,《财富》曾经以《香港之死》影射九七后香港的没落而引起全球注目。后来,由于香港政治局面基本维持稳定,该杂志又在去年五月在香港举办了《财富全球经济论坛》,成为该刊改变对香港看法的一个明证。这一次,《财富》杂志又从对香港具有信心的立场上倒退回当年的立场,因而被一些国际观察家认为是对香港近年经济困境和政治尴尬处境的集中反映。这篇封面故事,一开首便将过去港人排队争购楼花,但今年初却是排队到大陆公司的招聘会求职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说明令香港出现病态的原因,并不是回归后的政治大变动引致,而是因为经济问题。《财富》杂志认为,虽然中国的法制及经济体系相对香港仍属落后,外汇管制严格,但跨国集团都纷纷选择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作为亚洲区的基地,在外国公司急于进入内地市场的心态驱使下,上海随时会将香港比下去。


文章认为,香港曾经“拥有中国独家专营权”,因为四九年以来,凡是想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商,都会通过香港;但今天中国经济正向全球开放,对香港的需要将大不如前,所以香港的“中国专营权”正在遭到遭侵蚀。但《财富》杂志同时指出,凭着香港素有的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及适应能力,以及不断调整其角色,或许香港可以发展成珠三角的商业心脏,即中国的芝加哥,从而闯出新天地。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对《财富》杂志的文章作出回应说,《财富》杂志在七年前预言„香港已死“,但过去发生的事见证了《财富》的论点完全言过其实。发言人说,目前有超过三千二百家国际公司在香港设地区总部或办事处,所以“谁要香港?”的答案明显不过,正如《财富》自己指出,以往打赌香港失败的人从没有赢过,因此欢迎《财富》在五年后重临看看届时香港的情况。


事实上,国际媒体对香港现状的忧虑,在近几年里一直没有完全消失过。去年八月,英国权威的《经济学人》杂志调低香港未来五年最佳营商环境的排名,由上次评审的第三位降低至第十位,位居新加坡之后。据透露,《经济学人》调整这一排名秩序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香港法制和政治转变,以及人力资源分配不均,未能配合和推动高增值行业发展。与此同时,据香港媒体透露,超过一半的香港中产人士对以董建华为首的香港特区政府的管治风格表示不满。虽然《经济学人》对香港的批评在香港当地遇到强烈反弹,但上周,《经济学人》在它的调查报告中,还是坚持这一立场。


香港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形态上无法有效完成转型,在政治生态上却又过早地接受了北京政治文化的影响,这一切已成为香港政权移交四年来的„顽症“,也是造成香港国际形象日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最近几天,正好是中国大陆的„五一“长休假,来自中国大陆的几万名游客成为香港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预计可以为香港市场带来不小的推动力。回想几年前香港人由于大陆商品便宜而蜂拥而到大陆购物的现象,令人感到香港今非昔比,似乎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财富》杂志封面故事所作的分析。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