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香港民主运动偶像何韵诗

Mathias Bölinger
2019年8月25日

直到她对香港民主运动公开表示支持之前,流行歌手何韵诗在中国市场上颇成功。此后多年来,她在中国遭禁。然而,在示威者们眼里,她依然是超级明星。

Hongkong Aktivistin Denise Ho
图像来源: AFP/F. Coffrini

(德国之声中文网)过去几天,在香港的示威浪潮期间,人们有时会观察到一个颇不寻常的场面:签名场面。身着黑衣的示威者们把自己的太阳眼镜或手机递给一个同样着黑的、高挑身材女性,要她签名。她就是何韵诗,属于香港最著名流行歌手。5年前,她毅然表达自己的良心,不惜失去巨大的中国内地市场。从此,她成为香港民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延展阅读:专访何韵诗:香港和台湾面临中国的日益渗透

何韵诗1977年出生在香港。11岁上,她随父母移民加拿大。那是英中两国签署有关香港主权移交的协议后引发的第一波港人移民潮。此时,香港仍是英国殖民地。不过,两国达成一致,香港主权于1997年归还中国。众多港民害怕从此失去自由和富裕生活。何韵诗父母决定移居蒙特利尔。在那里,年少的何韵诗却喜欢上了香港的流行音乐。尤其是当年最大港星之一梅艳芳的柔媚伤感的抒情歌曲让她着迷。

成功走向世界的香港文化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的文化鼎盛期。成龙的功夫片吸引全球观众无数;王家卫影片里的人物让西方的小众艺术电影同仁们欢欣鼓舞;梅艳芳及后起之秀王菲的流行乐响彻从内蒙到新加坡的卡拉OK酒吧;粤语流行乐成为整个亚洲的主流。尤其是在经历了文革噩梦的内地,来自香港的明星们以其音乐征服了大众的心,他们的音乐表达人的内心渴求,而非歌颂革命成果。

19岁上,何韵诗回返香港,参加新秀歌唱电视大奖赛,摘得桂冠,留了下来,并开始与其偶像梅艳芳合作。很快,她自己也成了明星。不过,香港已开始起变化。在中国内地,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娱乐产业。中国自己有了与共产党的伦理和政治禁忌相匹配的流行文化。香港的演员、导演和音乐家们也被内地的巨大市场所吸引。香港的创意文化日益熔于内地文化,并因此失去其唯一性。

何韵诗在演唱会上(摄于2015年)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Gcmt

上黑名单

何韵诗早有不随波逐流的名声。她的音乐常给人以粗犷之感,与经典的粤语流行乐颇有不同。2012年,她成为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的香港歌星。然而, 她并非有意打破娱乐市场规则的反叛者。她也曾在内地市场大有斩获。2010年,她出版了第一个用普通话演唱的个人专辑。2014年,雨伞运动爆发,香港瘫痪数星期。何韵诗表达了对年轻示威者们的支持,在团结演唱会上献艺。随之,她上了内地的黑名单,她的歌曲从所有流媒体服务中消失。她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在内地艺术生涯的终结。但她表示,人民在承受这样的危机,自己该作出决定。

延展阅读:“反送中”事件中发声的香港艺人

想在中国内地成功的明星们必须无条件遵从党的路线。即使在社交媒体上的一次"错误点击" 也会意味着事业的终了。去年6月,香港电影演员佘诗曼链接了一张民众示威运动画面。很快,受操控的中国网络上铺天盖地兴起一股声讨大潮。她忙不迭道歉称,所链接的东西让自己也"吓了一跳",她"爱香港, 爱中国"。共产党和民族主义的网民们是否会认为她是"真诚"道歉,予以接受,并容许她重新进入内地市场,这还有待观察。

单枪匹马

何韵诗说,她无法想象去过须考虑自己每个"点赞"后果的那样一种生活。然而,她对民主运动的认同使她的音乐生命受到严峻考验。赞助商们纷纷跳车,唱片合作商终止了合作。她不得不自己制作音乐、约定营销战略、筹划音乐会。香港远郊一栋厂房内的一层如今同时是她的办公室、排练地和录音室。

5名同事围坐在一张硕大的木制办公桌旁。何韵诗正弯身与其中一人研究一张音乐大厅蓝图。 那是香港体育馆,是香港最大的集会场所。2014年以来,何韵诗只成功地在那里举办过一场演唱会。她曾申请5次,均遭拒。体育馆属于该市。拒绝理由没有告诉她。

不过,尽管困难重重,她仍能定期出场。她的不妥协态度给她赢得一个忠实的粉丝群体。她的演唱会不乏听众。她直接在互联网上推销演唱会票和唱片专辑。她说:"现在,对我来说,情况不错。我是一个例子,说明,没有中国市场,你也能生存下去。"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