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紧挨罗马式城门--Porta Nigra(黑门),竖立着巨大的马克思雕像。观光客们纷纷在作昂首阔步姿态的马克思面前拍照留念。其中一人甚至带来一架无人机,在5米高处绕飞,全视角拍下这座雕塑、马克思的面容。
揭幕数周后,这个来自中国的礼物成了特里尔的一个旅游新景观。
特里尔旅游新热点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Probst 在马克思诞辰200年之际,摩泽尔河畔的这座城市又重新找回了自己与这位共产主义思想先驱之间的认同感。这可是全新现象:本职工作是律师的旅游向导施奈德(Walter Schneider)表示,数十年里,这座城市对于这位"特里尔之子"的态度可谓极不名誉,白白浪费了四、五十年。他指出,冷战时期,在这座保守色彩浓厚的小城,很多人因这位哲人和经济学家而感羞愧,极力避免让世人注意到他。
在黑门斜对角的一栋房子上,只有一块小小的匾牌提醒人们,马克思(1818-1883)曾在那里长大。历史的讽刺:该楼底层,如今是一家"一欧元"廉价店。马克思出生的那栋房子所在的布吕肯街,数年前方更名"卡尔·马克思街"。
一切都围绕马克思转
瓶盖上也是马克思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S. Willnow 不过,自今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满200年以来,情况骤变。除了古罗马文化遗迹外,特里尔的一切都在围绕马克思转。城内各处都有纪念品出售,从印有满脸胡须的这位男子头像的咖啡杯,到磁块,应有尽有。有一吃摊,供应"无产者早餐";一烘烤师提供"马克思面包";一餐馆供应"马克思牛排";就在马克思出生的那栋房子的对面,一家葡萄酒店出售2016年度雷司令白葡萄酒,取名"资本论",售价不低:16.80欧元。
市场营销活动中最受青睐的纪念品乃是蓝紫色零欧元纪念纸币,售价3欧元,正面是满脸胡子的马克思;背面是黑门。该纪念纸币前两版共2.5万张顷刻销售告罄。现在,正赶制第三版。数量5万。该市主管市场营销的舒密茨(Alexander Schumitz)承认,"需求量这么大,我们自己也大吃一惊"。
对他个人的这种市场营销不仅会让地下的马克思辗转反侧,于心不安。特里尔市里也颇有人持狐疑态度。大众银行董事会成员约赫姆(Alfons Jochem)表示,眼下的市场营销狂热已让他烦腻。不过,他指出,人们现在讨论马克思及其理念,这有积极意义。他告知,为了让大众银行也能这样,他为部门负责人组织了有关马克思的系列报告会。
对所有特里尔人和来访者们来说,亦有充足的讨论机会。从讲解参观4个展览,到电影和戏剧,再到专题报告,年内,安排有300多场专项活动。
纪念年到来之前,平均每年就有约450万人来特里尔旅游。这个摩泽尔城市的住宿条件仅能容纳80万人。今年,马克思会给这个10万人口城市新增多少游客,到年底才会清楚。有关马克思的大型展览10月21日结束。
特里尔的“有功之臣”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T. Frey 对中国游客来说,特里尔一直都是游览重地。来自北京的陈姓一家在巴洛克式的马克思诞生房子前拍了全家福。和许多旅欧国人一样,他们一家三口在从法兰克福机场到巴黎的旅途上,特意在特里尔歇脚。参观马克思故居是不可或缺的项目。
陈爸说,马克思的理论奠定了中国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基础。参观了展览后,他的很多老乡发现,对面的葡萄酒店的橱窗内陈列着贴有马克思标签的酒瓶,可用来拍照,便兴高采烈地拍下了照片,以为纪念。
黑门旁的西梅昂施蒂夫特(Simeonstift)广场上的那座铜像现在成了新的游客集散地标。围绕中国赠给特里尔的这一礼物,早有争议。5月5日铜像揭幕,举行示威以示反对的不仅是德国选项党的支持者,而且还有在中国遭迫害的法轮功运动成员。
批评之声也来自共产主义暴政受害人组织联盟。该联盟联邦主席多姆布罗夫斯基(Dieter Dombrowski)解释说,重心分配严重失衡:"共产主义受害者们白白地期待有一座警示碑"。基督升天节之夜(5月10日),特里尔发生一起纵火案,马克思铜像虽未受损,但这一事件表明,这座塑像颇受争议。
马克思故居前的中国人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导游施奈德认为,特里尔没有自己竖一座雕像来纪念马克思,而是让中国赠送,"令人不齿"。他指出,科隆市政厅前的一座纪念塔上从1988年以来便有卡尔·马克思,作为该市有功之臣,和其他名人一起,位列其中。
马克思或许是影响最大的德国哲学家。很难说,他是否也喜欢人家根据他的著述所做的事情。极权主义并非他的中心思想。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马克思不只是一位大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修辞学家。他的经济学分析同时也是对现代生活环境的敏锐描写。这位哲学家说,在经济压力下,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和启蒙悄悄结成私下联盟。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H. Guttmann 马克思在浪漫有加的环境下长大。他的家乡城市—特里尔(Trier)所处的摩泽尔河谷(Moseltal)是德国最美丽的文化环境之一。这里与法国相距不远。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伟大理想—“自由、平等、博爱”,很快也传到了特里尔。
图像来源: imago/Chromorange 年轻时代的马克思曾是一位极浪漫的抒情诗作者。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我内心充满永恒的冲动/永恒的激情,永恒的灼热。”这些诗行的对象是他的崇拜者燕妮·冯·威斯特法伦(Jenny von Westphalen)。她为之全然倾倒:1843年6月,这对青年永结连理。先是在登记处登记。不久后,尽管马克思不信教,仍还举行了教堂婚礼。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马克思终生不知如何与钱打交道。全家长期经济拮据。1840年代中期,他结识了富裕而又学识丰富的厂主之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对他不仅在作品出版上、也在经济上是一大幸事。恩格斯定期接济他。马克思虽仍继续被迫典当家物,但不再那么频繁了。
图像来源: imago/Caro 马克思在其主要著作《资本论》中写道,为束缚资本家,需要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由此,“资本主义的外壳”才能最终被爆破,“剥削者们”才会受到钳制:“剥夺剥夺者”。顺便提一下,从这一用语中可以看到,老派社会主义者们熟谙拉丁文。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1851年,查理·路易·拿破仑·波拿巴(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步其榜样拿破仑帝后尘,在法国为自己黄袍加身;马克思对此作了仔细观察。他指出,“黑格尔在某处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过两次;他忘了补充说:第一次是作为悲剧,第二次是作为闹剧。”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世上诸多专制政权也以马克思之名夺权,以暴力实践他们以为在其著作中所获得的那个政治学说。马克思本人似乎早早就感觉到了这一灾难。据传,他说过这样的话:“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说法虽难以确证,却对其著作中同样具有的自由主义观点表达了敬意。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东方是“红”的— 非洲亦然。在埃塞俄比亚,人们就是这样称颂马、恩的。与列宁一道,他们被视为该国将为之奋斗的伟大未来的保障者。以这一未来的名义,马克思的著作被宣布为绝对正确的学说。就像1987年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蒙格斯图(Haile Mengistus)夺权13周年纪念庆典所示那样,大众必须对这一学说表达欢呼之情。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A. Joe 直至1989年,马克思的哲学一直被东欧专制政权所用。终于,它们在财政上难以为继了。社会主义诸国出乎意料地一朝瓦解。先是匈牙利开放了通往西方的边界,已逗留在那里的东德公民们只有一个念头:离境。自1989年起,马克思暂时不再被人提起。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共产主义破产后数年,马克思再度出现。此处是在柏林,作为涂鸦人物。他的体恤衫上写着:“我向你们解释过,你们如何能改变世界。”他自己,早已进入退休年龄,不得不以收集瓶子为生。人们或许会认为,革命成了一种未完结的项目。但首先是,它得先启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A. Widak 中国艺术家吴蔚山创作的这个马克思雕像高4米。吴蔚山一边打量着这位哲学家,一边解释说,“他长长的发须和大衣体现了他的智慧。”在特里尔,人们曾犹豫了很长时间,是否该接受来自中国的这一塑像,因为中国恶劣的人权状况。马克思是否想到过这一点?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 Tittel 1883年,马克思在伦敦逝世,终年64岁。从此,他长眠于那里的海格特公墓(Highgate Cemetery)。“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雕塑家布拉德肖(Laurence Bradshaw)将其或许最著名的呼吁镌刻于墓碑上。斗转星移,此言未易。但是否也会有实际行动?若然,是否又是正确的行动呢?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凝炼/雨涵(福音教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