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Deutschland Internet 25

2009年8月2日

25年前的8月2日,德国收到了来自美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如今收发电邮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不过互联网仍然不断给人们带来新的挑战。本台记者对德国的互联网发展作了以下评论。

电子邮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图像来源: bilderbox

"欢迎加入电脑科学网!"这是德国在1984年8月2日收到的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标题。邮件寄到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计算机系。电脑科学网(CSNET)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方便各国科学家们之间的交流。

从那天开始至今,德国人已经收发了无数封电邮。由此看来,应该给当年的互联网先锋们献上一束"电子鲜花"。不过从第一封伊妹儿至今,25年过去了,也更该看看德国如今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1984年,德国是全世界第4个开始连通因特网的国家。而现在德国在互联网发展领域还处在全球的这个名次么?恐怕不是吧。

不同的市场调研机构,特别是IT领域协会Bitkom,不断地强调德国在互联网运用方面的成就和发展。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和其他国家做个国际比较,特别是在互联网对当今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方面,结果才更有意思。

几天前,专门致力于在传媒领域提供前瞻性策略的优势麦肯公司(Universal MacCann)发布了一个社会性媒体现状报告。其中有来自38个国家的22000多名网民参加了问卷调查。根据优势麦肯的报告,四分之三的网民使用所谓的"社交网络"。报告中也谈到了德国的情况:德国的网民也使用类似Facebook和StudiVZ这样的社交网络平台。报告也说,通过多年的观察,德国对于互联网发展中产生的变化表现得较为被动。

报告中的说法不无道理。在美国硅谷,德国人被称为"跟屁虫",就是把美国搞得成功的东西学过来,之后再高价出售给想壮大行业势力的美国公司。比如德国颇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平台StudiVZ就完全是迷你博客Facebook的翻版。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最著名的例子是1999年,来自德国的三兄弟创立了网上交易平台alando.de,这完全是学美国的ebay。而alando.de创立6个月后,这三兄弟将该网站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ebay,并成了成功的网络企业家。

优势麦肯和其他一些报告中提到的,德国在"社交网络"领域显得有些"迟缓",这点也在其它方面有所体现。不少德国政治家一方面争论是否应该利用"社交网络",另一方面看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选战期间成功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赢得大量选票的经验,深表羡慕并无助地纷纷效仿。与此同时,英国政府早已发表了一份20页的迷你博客入门手册,大肆鼓励官员们利用迷你博客Twitter。

在互联网利用方面,德国无疑有潜力也有条件像1984年时那样冲进全球前五名。不过要做到这点,德国要少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积极迎合互联网不断带来的变化。希望德国不需要下一个25年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作者:Gabriel González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