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90年回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26日

90年过去了。1914年6月8日星期天,20岁的高中生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地利王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欧洲各国首都对此谋杀事件的反应不一。事件发生的当天,作家茨韦格正在维也纳近郊的巴登度假。他坐在公园里,一边看书,一边听着公园音乐会演奏的音乐。

1914年6月28日,谋杀菲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被捕图像来源: AP

在“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这本书中,茨韦格描写了当他得知暗杀王储事件时的情景:“音乐突然中断了,我不由自主地停止了看书,心想,一定出了什么事儿。是一份紧急电报:前往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的斐迪南王储夫妇遇刺身亡。大伙儿互相传递着这个惊人的消息。不过老实说,人们脸上并没显出什么悲愤的表情。王储生前不得人心,因此遇刺身亡的消息,也没引起大伙儿深切的哀痛。人们议论纷纷,继续谈笑。晚上的歌肆酒馆儿里,又响起了乐曲歌声。”

“全德协会”组织领导人,以笔名“弗莱曼”发表文章的克拉斯,是从电话中获知王储遇刺的消息。他在“反潮流”这本书中描述道,1914年6月28日,当他坐在在乡间别墅的阳台上,听到电话铃声响起:

“我一时哑口无言,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我只说了一句:这是世界大战。侄子问我,真相信吗?我又重复了一句:这是世界大战。”

斐迪南大公为什么访问萨拉热窝?因为他去视察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军事演习,然后于6月28日顺道访问萨拉热窝。这天刚巧是“圣法伊特节”。

对大部份塞尔维亚人来说,斐迪南大公选择这天到访是蓄意挑衅,因为历史上的1389年6月28日“圣法伊特节”这一天,塞尔维亚军队在阿姆塞费尔德,被入侵的土耳其人击溃。此一战役之后,巴尔干半岛被土耳其人统治了500年之久。斐迪南王储多次被告诫,不要选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这一天访问萨拉热窝。奥地利秘密警察也曾接获多起情报,透露斐迪南王储夫妇处境危险的消息。然而,斐迪南王储对这些警告置若罔闻,他着重的是威权政治的考量。

因此至今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王储访问行程中的安全防卫工作,为何如此松解。柏林历史学教授宋德豪森说,奥匈帝国在王储出访前的准备工作上,曾作了多项错误决定。他说:“任何一位有责任感的政治家,都不可能选择6月28日作为王储出访萨拉热窝的日期。另外,有关方面是否已于事前接获一些包括塞尔维亚政府在内所提的或多或少的预警?人们是否曾严肃看待这些警告?在王储访问萨拉热窝前,预作准备的保安工作,是否曾出现重大疏失?”

普林西普及另外6名刺客是“青年波斯尼亚运动”组织的成员。这个组织的成员,是一群来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及波斯尼亚穆斯林的青少年学生、大学生及文学工作者,其中包括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安德里奇。他们都热烈憧憬着解放生活在奥匈帝国及土耳其奥斯曼王朝统治下的所有南斯拉夫民族。此外,类似的运动,在欧洲比比皆是。宋德豪森教授说,这些组织都有一个以“民族解放”为诉求的最终目标,但其中部份极可能也具有民族主义的性质。

“青年波斯尼亚运动”认为,塞尔维亚政府的奥匈帝国政策过份小心谨慎,太重视“平衡”问题。虽然如此,他们从未中断过与贝尔格莱德及塞尔维亚秘密组织“黑手社”的联系。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份子,负责训练包括普林西普在内的三名萨拉热窝刺客使用枪械武器。

夜晚时分,普林西普和他的同班同学秉烛阅读俄罗斯作家的文学书籍,其中最主要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及巴枯宁的作品。学生们对于1905年第一次“俄罗斯大革命”中,虚无主义者进行的谋杀袭击印象深刻。

普林西普16岁时,听说了大学生舍拉济奇刺杀波斯尼亚奥地利省长事件,谋杀行动失败,舍拉济奇自杀死亡。稚气未脱的普林西普在舍拉济奇的墓前发誓,将仿效他的英勇行为。

宋德豪森教授介绍了普林西普其人其事:“普林西普出身贫苦农家,但是他力争上游,首先进入萨拉热窝的文理中学,后来在贝尔格莱德念高中。许多报导材料指出,由于他的身材矮小、瘦弱,而没有被塞尔维亚民兵组织录取吸收,是令他难以释怀的隐痛,因此他渴望制造引人瞩目事件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至于这种说法具有多少真实性就很难说了。不过我认为,心理因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人们无法否定的一个事实是,事件发生的当时,他还少不更事,人格发育不成熟,又正好遇上了那股民族解放运动的风潮。”

1914年6月28日上午,当斐迪南大公乘坐的火车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碧空如洗,阳光普照。数百民众在车站兴高采烈的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与此同时,混杂在人群中的七名刺客也正在伺机而行。斐迪南大公伉俪坐上了一辆敞蓬礼车。礼车车队由车站驶向市政府。

突然间,刺客之一的排字学徒查布林诺维奇,朝斐迪南大公夫妇乘坐的敞蓬礼车投掷了一枚手榴弹。大公本能的举手一挥,手榴弹就顺势掉到礼车后面的街道上,并立刻爆炸。王储夫妇没有受伤。查布林诺维奇立即被制服、逮捕。其他同伙看到刺杀行动没有成功,都丧胆逃逸,只有一人留了下来,他就是普林西普。

袭击事件平息后,礼车车队继续了前往市政府的行程。萨拉热窝市长虽然以盛大仪式欢迎王储夫妇,但现场难掩沉重气氛。

斐迪南大公临时改变预定行程,决定到医院探视袭击事件中一名受轻伤的副官。但遗憾的是,随从人员忘了将王储改变行程的计划,通知前面领头带队的车辆。因此车队还是按照原先路线继续行驶。

作家冯乌特曼在他写的“暗杀”一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本来应该向前直走回到阿佩尔凯街的车队,却依照原先计划,右转朝拉丁大桥驶去,刚好经过普林西普站立的街角。当车队忽然在他面前停下,准备退回到阿佩尔凯街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斐迪南王储夫妇就在离他不到两米的地方。普林西普迅速考虑,应该投掷手榴弹还是开枪行刺。然后他举起手枪,侧头瞄准,射出了两发子弹。王储夫妇双双中弹死亡。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上午10点50分,他们抵达萨拉热窝还不到一个小时。”

一个月以后,也就是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如果维也纳没有德皇的支援承诺,不可能向贝尔格莱德宣战。塞尔维亚的幕后撑腰者是俄国。而俄国又拥有法国及英国的协防承诺。

德皇威廉二世及其政府接受来自维也纳的求助请求,于1914年7月5日及6日为该国攻打塞尔维亚开出了一张为世诟病的“空白支票”,从而承诺支持维也纳政府制裁这个南边弱小邻国的所有措施及行动。俄国则向塞尔维亚提供援助。英国从中的调停努力,终究宣告失败。

紧接发生的是一系列灾难性的连锁反应:首先是维也纳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出人意料的是,塞尔维亚竟接受了其中大部份的要求。但维也纳仍然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击,导致俄国宣布总动员。于是德国于8月1日向俄国宣战,两天以后再向法国宣战。当德国饶过法国防线,入侵中立的比利时后,英国基于对比利时的中立承担义务,于4日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正式爆发。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就当时情况指出,“欧洲的黑暗时期”来临了,“事情怎么会发展到如此地步?20世纪伊始,世界竟陷入了可能同时发生数起战争的危机。而令局势始终处于战争边缘的原因之一,是法国加紧扩张其在北非的影响力。其他如:博斯普鲁斯海峡病入膏肓的土耳其“奥斯曼王朝”的分崩离析已势不可挡,从而导致所有强国虎视眈眈,等着瓜分利益。”

1908年,奥匈帝国违反国际法入侵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引起了俄国、塞尔维亚及波斯尼亚人民的群情激愤。还好在德国及英国出面协调之下,才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1912及1913年,柏林及维也纳政府眼看着贝尔格莱德在所谓的“巴尔干战争”中,将版图面积翻了一番,却束手无策。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疑虑由此日益加深。

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奥地利及匈牙利人以外,还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拉夫、克罗地亚、乌克兰及塞尔维亚等民族。在维也纳拥有发言权的,仅只奥地利及匈牙利人。其他民族长期以来,不断要求给于他们自主的权利。然而老态龙钟的弗兰茨二世皇帝不予理会,因为他有足够理由担心帝国将因此而步上瓦解之途。

德国布来梅大学历史教授盖斯撰文写道,奥匈帝国1914年的瓦解溃散已成定局:“奥匈帝国成为当时欧洲排名第二的衰落帝国,它仅靠着老国王弗兰茨二世的支撑,维持着帝国的表面完整。全世界就等着帝国因老国王的崩逝而瓦解后,通过战争,瓜分遗产。”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众多:一方面,柏林与维也纳缔盟协防,而另一方面,莫斯科、巴黎和伦敦也结成同盟;再加上民族主义意识高涨,其扩散范围早已越过巴尔干半岛及奥匈帝国。此外,各国对战略及威权政治的考量,也是其中重要因素,例如:俄国意图征服伊斯坦布尔,这也是沙皇力阻奥匈帝国在南欧扩展势力,并全力支持塞尔维亚的原因。

总的来说,德国与英国的军备竞赛,是助长战争发生的直接诱因。盖斯教授记述了1912年12月8日,德皇威廉二世在所谓的“战争理事会”中,与属下高级军事顾问划定了战略方针,其主要目标是:加强国内军备,以及针对向俄、法发动内陆战争一事,作好德国的外交及思想准备。不过首先需要强化的,是能抵御英国海军攻势的海军舰队武装设备。德意志帝国海军上将提尔皮茨回忆指出,

德国原则上已作好战争准备的指标性日期,是建设黑尔戈兰岛潜水艇港口,及拓宽威廉皇帝运河河道。两个工程项目都于1914年6月中旬竣工,也就是“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发生前的两个星期。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