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world:前途何在?
2013年8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波恩的上空挂着厚厚的云层。只有弗兰克·阿斯贝克(Frank Asbeck),风雨飘摇中的“太阳能世界”(Solarworld)公司的老板,在抵达决定他毕生心血的公司命运的股东大会时,面带微笑。“我把今天的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它能洗干净太阳能模板”,他说,然后指着铅灰色的天空,“之后,就尘埃落定”。
穿着短大衣的老板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他更让人想到巴伐利亚的旅店店主,而非拥有两个可以俯瞰莱茵河的城堡和私人猎场的、腰缠万贯的大企业家。鼎盛时期,阿斯贝克的企业市值高达50亿欧元;今天,几乎一文不值。债权人在过去数天放弃了一半的金钱,股票市场上,公司的股票已贬值95%。
“我们拥有股权才一年”,一位年长的女股东说。“我们那时想,我们多少支持一下这个公司。但是没想到它贬值地这么快……”在这个股东大会召开的上午,常常能听见类似的声音:有的股东得到股票是因为继承,有的股东购买股票是因为相信太阳能行业有前途。“我买这个股票,是因为我曾认为阿斯贝克先生是一位睿智的企业主,现在我很失望”,一位跟大多数与会者一样早已退休的老先生说。
没有人生气,只有“失望”。削减资本意味着:谁以前有150股的,现在只有一股。破产则意味着:股票失去它的价值,也就是资本的完全丧失。许多人原本希望,通过他们的投资,使自己老而无忧----或者至少保住退休金。
繁荣过后,竟是破产潮
“太阳能世界公司兴起的时候,正处于一个许多太阳能企业都在发展的阶段”,行业杂志《光子》(Photon)的主编菲利普·维尔特(Philippe Welter)说。因着联邦政府在200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环保的太阳进入公共供电网络能得到扶持,促使光伏产业在德国的繁荣。“因为产量的有限,生产商的利润非常的高”,维尔特说。太阳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很快,增长的市场也吸引了外国的企业,尤其是来自亚洲国家。
对德国公司Q-Cells,Solon或者Conergy来说,这种“成长快,衰退也快”的过程已经随着破产、分拆,或者部分出售给外国公司而宣告结束。像西门子或者博世这样的大型康采恩已经退出了太阳能产业。弗兰克·阿斯贝克希望“太阳能世界”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削减资本后,卡塔尔酋长国将拥有公司30%的股份。
太阳能产业仍是朝阳产业?
不过,即使是能源专家也无法肯定,太阳能产业在德国是否还有未来。德国经济研究所(DIW)的克劳迪亚·肯费尔特(Claudia Kemfert)认为,来自亚洲的成本压力是德国光伏产业遭遇危机的原因,而且“那些希望在市场中继续生存的企业,必须挺住”。未来的关键在于创新,尤其在高科技领域。“如此,太阳能产业就肯定大有前途”,肯费尔特说。
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的负责人埃克·韦伯(Eicke Weber)也持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当需要在新的技术领域投资时,德国的经济界过于犹豫不决。“德国的投资者非常惧怕风险”,韦伯说。“外国的投资者则更好地认识到这一技术是多么地有前途。”
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见。“我从来不认为太阳能产业是个朝阳产业”,莱茵-威斯特法兰经济研究所的曼努埃尔·弗隆德尔(Manuel Frondel)说。消费者在房顶上装的无论是哪国产的太阳能模板,都能获得国家的财政支持,----这样做,联邦政府其实等于在系统地扶持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而非投资在本国的科研开发上。
因此,在那些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德国的国家,公司就会迅速扩大,然后再把太阳能模板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此外,谁最迟开设他的工厂,就能提供最新的技术”,《光子》的主编维尔特说。德国和欧洲的公司就落入这一陷阱中。
“我们都陷了进来”,“太阳能世界”的一位股东叹气说道。虽然如此,他还是同意削减资本。因为:“聊胜于无”。
作者:Schmeller, Johanna 编译:简如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