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09 Friedensnobelpreis Preisträger
2009年10月8日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同以色列总理拉宾1994年分享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时,不仅犹太人对此发出强烈的批评之声。那时,巴勒斯坦围巾以及枪袋成了阿拉法特的标志,而他因为对中东和平做出的努力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数年之后,有关创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戴维营谈判失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认为,责任应由阿拉法特一人承担。由此,阿拉法特一生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界货币基金也认为,在他治下的巴勒斯坦民族自治机构相当腐败,援救资金常常不翼而飞,有些资金甚至还挪用去支持恐怖行动。不过至少在他的晚年,阿拉法特很多次公开声称同恐怖行为划清界限,从以下这个1997年发表的采访,人们可见一斑: "我们同恐怖主义做斗争,我们支持国际社会为中东和平进程做出的努力。"
亨利·基辛格作为个人可能不像阿拉法特那样富有争议,然而,对他授奖的争议程度决不亚于巴勒斯坦领袖。基辛格曾是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安全顾问,为表彰他为结束越战做出的贡献,基辛格于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不过,正是在此前的尼克松总统时代,越南战争曾一度愈演愈烈。同基辛格一同获奖的还有越共高级领导人黎德寿,只是黎德寿拒绝接受奖项,理由是:在他的国家还没有实现和平。1975年5月越共军队占领西贡从而结束了这场战争。
基辛格在后来的岁月中,以外交官和安全政策专家的身份,赢得了多方的认可。不过,在水门事件后,他仍然保持对尼克松的忠诚,被看作是他一生的污点。基辛格是这样谈论尼克松的: "尼克松对外交的认知超过了战后历届美国总统。"
作为非洲女性的第一人,旺加里·马塔伊于200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是一名环保斗士,同砍伐内罗毕附近的原始森林以及当地的腐败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如果真要结束腐败,因为腐败有损于我们的国家以及国家的声望,为什么我们不去这样做呢?我们不需要资金,不需要特殊的教育,需要的是全国一致的努力。"
这样的言辞给马塔伊带来国际声望,但她也招来了强力批评,因为她说过,艾滋病毒在西方人的实验室里得到繁殖,目的是为了消灭黑人。在她的家乡肯尼亚,很奇怪,马塔伊并不因为获奖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恰恰相反。2007年12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马塔伊在她自己的选区名落孙山,她的政治生涯由此陷于停顿。
近年来的其他获奖者周围,也是一片寂静。威廉姆斯1997年同禁止地雷组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两年之后再看威廉姆斯,她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渥太华终于签署了禁雷公约,但是,她的祖国美国以及中国和俄罗斯至今没有签署这项公约。威廉姆斯本人曾将获奖称之为"沉重的负担"。去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芬兰人阿提萨利在接受德国之声一次采访时也提到"负担"。他说: "世界上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请求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签其姓名并呼吁解决。"
作者:Daniel Scheschkewitz/李鱼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