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周港媒:香港形势、上海购房新规定、马六甲海峡安全

邱震海选编2005年10月27日

过去一周内,香港政府公布的第五号政制改革报告书在民主派人士中引起了极大争议;中国国内经济方面,上海购房将有新的外汇规定;另外,中国石油运输干道-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风险问题,也是香港媒体关心的内容。

上海人民广场夜景。上海历来是外资投资房地产的热点图像来源: dpa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立法会昨天讨论施政报告致谢议案,力争普选时间表和取消委任区议员投票权的泛民主派遭两边责难。民建联主席马力指民主派应放下身段支持方案,民主派陈伟业和梁国雄在会议上公开狠批民主派放弃07、08年双普选,并警告若接受政府提出的“小圈子”政改方案,就是出卖良知。报道说:“民建联马力和泛联盟陈智思等指市民不希望政制原地踏步,民主派不应以没时间表等理由反对。马力说:“若民主反被民主误,出现这样一个怪局(原地踏步),相信公众难以接受。”

另一边厢,泛民主派争取时间表和反委任的立场,也遭较激进的民主派责难。陈伟业形容,现时将区议员加入特首选委会和新增5席立法会区议会界别议席,是“超级小圈子方案,违反民主的基本原则”,若民主派支持该方案,则是“违反过去25名泛民主派参选的承诺”。他说:接受这个小圈子选举的成员,我觉得不配称自己是民主派……是利益交换,出卖良知。”

《明报》的报道接着写道:“即使亲政府阵营,也对政改方案有意见。劳联李凤英指这方案不是很好的方案,因为里面有些抵触民主的原则。她批评政务司长许仕仁不应计划在12月提交政改决议案,因为那段时间政府还要为世贸会议严阵以待,“不明白为何选择这样敏感的时候,对政改方案和世贸而言,都是火上加油。””

另外,在中国国内经济形势方面,《香港商报》报道:“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日前下发通知,明确规定非居民个人购买上海房产,外汇结汇单笔金额超过等值100美元以上的,须向外汇局申请,获得核准后,外汇指定银行才能凭外汇局的核准件为非居民个人办理结汇。……(据悉,上述通知已从10月起开始执行,今后,单笔超过100美元的境外资金,在上海购房不能直接将该资金划入开发商账户,而须先向外汇局申请报批,待外汇局审批后,方可利用该笔资金购买该市房产。

本周,香港《太阳报》还注意到中国石油运输主要干道-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隐患,并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规避马六甲风险须有多种思路》。评论写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月前宣布委托其全资拥有的旗下公司收购哈萨克石油公司,但似乎又遇到一些挫折。由于能源紧缺日益明显,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近年也加快步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购买海外原油;二、收购海外石油资。但无论是购买海外石油还是石油资产,最后都落实到一个实际问题,即:中国境外的石油,如何才能安全地运回中国?”

评论写道:“中亚地区输往中国的石油主要通过陆路或石油管道运输,而其他地方的石油则都通过海路运输;而在海路运输中,除了南美的石油可以走太平洋路线外,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的石油最后都须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因此,素有“东方直布罗陀海峡之称”的马六甲海峡,又被称为中国的“咽喉水道”。中国目前百分之八十五的石油仍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另外,马六甲海峡每天通过的油轮中,有六成通往中国。……但作为中国“咽喉水道”的马六甲海峡,对中国也存在着许多风险。”

文章接着分析道:“风险之一是海盗和恐怖袭击。马六甲海峡历来是海盗出没之地,而近年海盗更有增多趋势;另外,恐怖分子近年也频频发出威胁,声称要劫持马六甲海峡油轮或封锁该海峡。风险之二,是围绕着马六甲海峡的诸多战略争夺。……从目前来看,中国在马六甲驻军尚不现实,但可以从以下途径思考一些途径:一、提供技术支援和后勤保障;二、与共管三国分享情报资源;三、条件成熟时,与共管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