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带一路”:带路走近中国梦?

王凡2015年3月25日

习近平正尽力表现,自己有能力实现“中国梦”。“一带一路”,这个被不少人评为“中国马歇尔计划”的大项目,是否能将这个梦想拉近一些?

China Poster China Dream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带一路"是近来中外媒体中的高频词,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大战略的简称。这个项目构想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秋季提出。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消息,中国将在3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这次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那么"一带一路"能够为这个新未来带路呢

包含哪些内容?

据中国官方报道,"一带一路"战略设想贯穿欧亚大陆,连接了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沿线人口达到44亿,占全球总人口的63%。该战略将包含大量工程项目,涉及基建、能源、信息等多个领域。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在前期主要是基础设施项目, "只有路建好了,车才能跑",此后服务业、工业等相关产业也会跟进。

因为其潜在的经济、政治影响,"一带一路"被许多观察人士比作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潘向东认为,这种比喻并不合适。"美国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的复兴计划,"一带一路"则致力于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虽然两者在资本输出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一个是美国与各个经济体单边进行的,另一个则是大家合作进行。"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中国,不少经济学者都持有这种观点,"一带一路"的基建项目所吸引的投资和消费完全留给了"一路一带"的沿线地区,这是中国对区域地区发展的贡献。

比"马歇尔计划"更有野心?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曾公开表示,"‘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另一些经济学者则认为,相对"马歇尔计划"而言,"一带一路"的野心更大。澳门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副教授、德国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陈丁丁在其发表《外交官》杂志的文章中称,相比马歇尔计划以欧洲为核心,"一带一路"倡议着眼全球,因此会带来更大的世界影响。"这样看来,中国的最终目标不仅要实现中国梦,也要实现亚太梦、世界梦。"

陈丁丁称,这听起来似乎过于野心勃勃,然而中国似乎了解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核心愿望:首先是经济发展,而且是没有西方施加以政治附带条件的经济发展。

如同当年欧洲人拥抱"马歇尔计划"一般,很多亚洲国家也对"一带一路"表示了欢迎和支持。据中国商务部消息,已经有50多个国家表示愿意参与该倡议。

英、德、法、意等美国传统盟友近日表示愿意加入中国牵头的亚投行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Zhang Yu

中国政府在推出这一战略设想时,反复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贯穿亚欧经济圈的"一带一路"想要实现的不仅是亚洲经济圈的经济整合,也包括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

政治与外交风险

这样的整合可能会削弱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外交圈传来担忧声音也不足为怪。此前,华盛顿已经对传统盟友纷纷加入可能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的亚投行,表达了反对态度。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所长郑永年在其发表在FT中文网的文章中称,目前西方和中国都不够清楚的一件事是,"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主体并不是政府,而是资本,政府只是顺水推舟的。"

郑永年表示,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态度表明,奥巴马政府太过看重了中国政府的角色,而忽视了资本的角色。他也说,"在资本走出去后,中国需要在权益保护方面做更多努力"。

经济学者潘向东对德国之声说,项目实施的主要风险在于政治外交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例如前期看到的斯里兰卡政局的变化导致港口停工、缅甸局势不稳导致项目受影响,"不稳定的周边环境会让‘一带一路’的实施打折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