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三公”消费公开:谁动了我们的钱

2012年7月20日

大量中央直属机关公开“三公”消费,但公众并完全不买账,认为仅公开数字是不够的,需要公开内容更加细化。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中国官媒"人民网"今日消息,截止19日晚间有92家中央机关公开"三公"(公费旅游、公款接待、公车使用)消费情况,包括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审计署等陆续晒"账本"。

官媒人民网表示中央部门"三公"消费零增长,另外据统计数据,2012年中央部门可获得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为79.84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少了13.8亿元。其中,因公出国获拨款21.45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43.48亿元,公务接待14.91亿元。

对于这样的公开,公众并不买账,认为仅公开数字是不够的,还要公布更为详实的明细数据,以了解纳税人的钱到底流向何方?也有网民再举出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实例来对比中国官员及中国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认为中国公众为官员及公务员支出的行政费用太高,中国不仅要公开三公消费,最重要的是削减不必要的三公支出。

国务院出台法规要求公开"三公消费"图像来源: Reuters

早在去年3月份,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决定,将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表示当年6月中央本"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要向社会公开。去年8月23日,中国外交部综合处的负责人对外称,决定不公开"三公"经费,理由是涉及国家秘密,此事曾引公众轩然大波,指"国家秘密"不应成为拒绝公开"三公"经费的挡箭牌。

"中国财政公开透明度很低"

7月9日,中国国务院出台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将"三公经费"公开上升到法规制度层面,规定更加具体细化。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公"支出等;

2012年6月,清华大学《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发布,研究主体定位在了市级政府;报告结果显示,81个市政府,如果按照 "60分及格"的标准,则仅有7个城市过线,及格率仅为8.6%。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俞乔在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多数市级政府的公共财政信息处于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三公"作为地方财政中重要的一项,由此报告也可看出,公开情况并不理想。

多少个三峡工程被"三公"消费掉?

2011年5月,中国律师李劲松,在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后,曾连续向多个中央国家部委申请公开"三公"消费开支的信息,大多部门的回复是这些数据和申请人没有直接关系,也认为他不具申请资格。其后李劲松持续跟进此事,其关注范围也由关注中直机关到区县一级政府的"三公"信息公开。

购买公车成为"三公"消费中重要的一项图像来源: DW

中国人要花多少钱养政府?公务人员每年的吃、喝、出行又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这也是很多公众想要探寻的答案,今年3月,"凤凰网"引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曾给出的"三公"消费数字:9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近两个"三峡工程"的建设费用,一度有财政部门人士出来辟谣,不少民众却倾向于相信这个数据,且一度流传广泛。在今年的两会上,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再给出"三公"消费数字:3000亿元人民币;并且认为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挤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一个差生是否真正作出改变?

李劲松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相比较去年,今年中央部门在"三公"公开时,有了一点进步的迹象,比如公开速度更快,由去年的互相观望和拖延,今年在一天内就有92家进行了公开,且在公车保有量的公开上是全部公示,另外出国一项的公开也较前有所进步。

但他也观察到对此老百姓并未表现赞扬的态度,他认为中国政府部门在"三公"信息公示方面,一直以来是以"差生"形象出现,今年的"进步"让公众在权利主张方面有了更多的觉醒:"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成绩很差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是习以为常的,没必要说他;但他想要作些改进时,往往更容易得到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关注,大家也还是看他明显错的那些,以前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了三公的钱他们怎么花是他们的事,他们现在改进些,这些错在老百姓眼中更清楚,老百姓的这种负面评价也是很道理的,既然把以前颠倒的政治伦理关系给澄清了,我们就知道真的有这样的权利了,就会觉得你这样的公开还不到位。"

Chi2007 official receptions - MP3-Mon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早前李劲松也指中国"三公"公开一直有"官方"和"民间"两个版本,此次公开是否完全真实,尚不得而知。

"'三公'公开的真正价值在于监督"

李劲松也认为此次中央机关公开"三公"消费情况,于实际的公众监督没有价值,即使以他专业律师的身份,也无法判断公开的数字后,哪一项是法律规定之内的,哪一项又有可能违规?

"这一点只有落实到区县一级的时候,监督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比如区县的公安局、财政局、教育局之类的,能把出国的人数、公车的数量公开出来,当地的人就很容易判断是不是合理合法?当地的百姓根据机关的人员配置是很容易作出判断的。"

鉴于此,李劲松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关注中国"三公"信息公示,但侧重点将延伸至区县级的"三公"公开;另一方面是他认为需要民间力量监督和落实,因此他将推动政府制定监督"三公"的立法及鼓励办法等:"即使都把数据公开了,公开只是第一步,公民的监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一步。"

作者:吴雨

责编:石涛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