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走出默克尔阴影的艰难之路

2013年8月29日

一位强大的总理和一位无经验的外交部长——这一组合如何运作?对德国四年来外交政策的回顾。

Der deutsche Außenminister Guido Westerwelle führt Gespräche in Skopje (Aufnahmedatum 22.02.2013, in Skopje, Mazedonien) Quelle: MIA via Elizabeta Milosevska, DW Mazedonisch
Guido Westerwelle führt Gespräche in Skopje图像来源: MIA

(德国之声中文网)对于基多·韦斯特韦勒来说,从在野党的席位一跃登上外交部的首席,无疑是一次凯旋式的晋升。这位一度经常被人讥笑甚至诽谤的自民党主席在2009年大选时为其党派创下了获近15%选票的巨大成果,一举被推上其权力巅峰:外交部长兼副总理。然而就职后他的起步并不顺畅,因为最初他依然继续介入内政而不够关注他的本职业务--外交。

在外来压力下,2011年4月他让出自民党主席席位并放弃了副总理职位。从此,他得以把精力更多地集中于首席外交官的职责上。事实证明他卓有成效,正如基民盟政治家、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鲁普雷希特·波伦茨(Ruprecht Polenz)所评价的那样。"人人都能感到,他现在是把全身心扑在外交部长的工作上了,"波伦茨表扬道。他还说,韦斯特韦勒深入了解各项议题,非常尽心尽责,努力在越来越紧密发展的欧洲维护德国的利益。"他是一位坚定不移的多边主义者,也就是说,他不主张德国我行我素。这一点我认为很好。韦斯特韦勒上任后明显变得老练起来的。"

大量外交政策方面的职权转移到了总理府图像来源: dapd

强大的总理--软弱的外长?

法兰克福大学的政治学家君特·赫尔曼(Gunther Hellmann)也持这一看法。他评价道:"韦斯特韦勒如今已是一位自主老练的外交部长。"然而,在默克尔身边他没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对于一位外交部长来说,同一位已是十分熟练的总理合作,是很难表现自己的。"

赫尔曼说,除此之外,鉴于里斯本条约,大量外交政策方面的职权转移到了总理府,而默克尔又会非常机智地利用其手中的权力,将棘手的外交问题推到外交部长身上。2011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表决一事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关于在利比亚上空是否建立禁飞区的表决中,德国和拥有安理会否决权的俄罗斯和中国一样,投了弃权票。为此,他受到了反对党和媒体的抨击。

赫尔曼指出,实际上,对这一决定,默克尔和国防部长托马斯·德梅齐埃都起了极大作用。然而,他们有意避免参与当时激烈的争论,看到韦斯特韦勒为这一不受欢迎的决定而遭受"有些不公的攻击"也没有站出来表态。"这是默克尔非常机智的一招,而韦斯特韦勒那时也犯了一些假如他更机智的话原本可以避免的莽撞错误,"这位政治学家回顾道。他认为,如今,韦斯特韦勒已经知道如何处理与总理和国防部长的关系,行动起来已比上任初期老练多了。

社民党外交事务专家米策尼希图像来源: DW

对韦斯特韦勒的批评

社民党外交事务专家罗尔夫·米策尼希(Rolf Mützenich)持同样看法。他亦认为韦斯特韦勒在任职四年中渐渐老练起来。米策尼希表示,尽管如此,他还是说不上韦斯特韦勒在行将结束的任期内在外交政策方面留下哪些大手笔,譬如说他没有为2012年2月推出的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方案注入实际内容。米策尼希批评道,韦斯特韦勒在毫不顾及人权问题和民主价值的情况下,将被他定义为"有塑造力之国(Gestaltungsmächte)"的中国、哈萨克斯坦或马来西亚,宣布为战略伙伴国。然而,想同这些国家一起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却并不清晰。米策尼希说:"这种有塑造力之国的说法看来好像是一种可向哪些国家提供武器的行动指南。"他还认为,韦斯特韦勒的拉美战略也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米策尼希认为,在同俄罗斯的关系上也是如此。韦斯特韦勒疏忽了对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Dimitri Medwedew)及其建立新的安全架构的尝试提供适当支持。米策尼希还表示:"令我完全不能接受的是,在对军备出口的批评中他没有表示任何态度。我认为,他在此应该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因为他声称主张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

米策尼希说,韦斯特韦勒上任时许诺致力于裁减核武器。然而其努力的效果等于为零,因为联邦德国越来越多地向例如阿拉伯半岛这样的局势紧张地区出口武器。

默克尔教条

2011年7月,联邦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向沙特阿拉伯出口200辆豹式主战坦克的决议,引起不安和愤怒。在此之前,即2011年3月,沙特阿拉伯军队开进岛国巴林以协助巴林国王镇压反对其统治的叛乱活动。

用武器支持利雅得的决定是符合所谓"默克尔方针"的。该方针的含义是,与其向危机地区派兵以平定冲突,不如向当地政权输送武器,让其自己来完成这一任务。2011年10月在柯尔柏基金会在汉堡举办的一次活动上,默克尔总理首次阐述了这一新的外交方针。她说:"我们必须使那些愿意承担责任的国家,能够承担起其责任。我特别说明,这也包括出口武器。"2012年10月,默克尔在向联邦国防军的一次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凡是自认对保障和平肩负责任而又不能在世界所有地方参加捍卫和平行动的,都应向可信赖的伙伴提供帮助,使其能够完成相应的任务。"

2011年联邦安全委员会通过向沙特阿拉伯出口豹式主战坦克的决议图像来源: imago

在世界上承担更多责任?

在社民党外交事务专家米策尼希看来,鉴于德国国防军规模缩小,德国军备产业苦于需求下降,默克尔教条不过是为德国军备产业制定的经济刺激方案而已。而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基民盟的鲁普雷希特·波伦茨则尽管有所保留,却并不全面拒绝向沙特阿拉伯出口武器。他说:"不可否认的是,沙特阿拉伯在也门边界还是面临某种威胁的。"他表示,此外,沙特阿拉伯境内的什叶派胡塞叛军受到伊朗的支持,这一点也务必要"注意到"。

然而波伦茨驳回了媒体多次提出的批评,即德国没有适当地参与武装干预。他说,德国在外国有6000多名驻兵,所有派兵行动都是符合国际法的,因此德国政府完全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就是政治学家君特·赫尔曼(Gunther Hellmann)也认为德国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不足。他说:"依我看来,从德国(在当今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从其历史,从其自我认识上,从其潜在实力来说,目前德国政府在承担全球责任方面所推行的政策还是比较适当的。"

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主张这种不干预策略。"武力介入不应该成为正常的政治手段,而只应是一种很大的例外措施,"他在接受一次报社采访时如是说。他表示,他宁愿被指责过于谨慎,被指责有时顾虑重重,"而不希望有朝一日自我谴责,说自己过于轻率地派遣德国士兵介入战事。"

作者:Bettina Marx 编译:施彦

责编:苗子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