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之夜,来自上海街头的变装狂欢图像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疯传。人们发现,这里的参加者,不仅有化妆成传统万圣节常见的妖魔鬼怪形象的,还有不少人用创意、吐槽的方式,触碰高压之下中国社会的敏感、甚至禁忌话题。
游行人群里,惊现曾经无所不在、却已销声匿迹的防疫"大白",手中巨大的棉签,让人们回想起"清零"期间里陪伴左右的核酸检测。
经历了疫情封控和经济社会跌宕,在被视为中国最西化城市的上海,今年的万圣节狂欢中,出现了不少借变装针砭时事、抒发郁闷的年轻人。
图像来源: VCG/Getty Images疫情期间令人谈虎色变的防疫人员“大白”出现在万圣节的惊悚游行中,似乎十分切合主题。这位“大白”手持一支巨大的棉签,让人们回想起“清零”期间里陪伴左右的核酸检测。对很多上海人来说,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留下了持久的伤痛。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在中国的劳资合同中,一般会把雇佣或购买服务的一方,即雇主称为“甲方”;而提供劳务的一方为“乙方”。乙方相对于甲方来说往往居于弱势地位,要满足各种要求而难以得到相应的报酬或发展机会。被打得鼻青脸肿、一脸绝望的“乙方”在万圣节的上海街头并不少见。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上海的万圣节游行中,可以发现不少“中国特色”。除了甄嬛、唐僧等中式古装人物,西方万圣节的一个核心形象“死神”,也有中国版——黑白无常。而无常帽子上的文字,也十分耐人寻味。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上海欢庆万圣节的现场,围观看风景的人多于变装者。而与欧美国家万圣节仅围绕恐怖惊悚主题不同,在上海可以见到更宽泛的视角、更多有创意的形象。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感慨“上海万圣节可比西方有意思太多了”。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参加街头万圣节的以年轻人居多。目前中国年轻人就业求职艰难,而正值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劳动市场前景,很多人平时也在网络上吐槽自己的沮丧。这几位显然想借万圣节化装的机会宣泄一下内心的郁闷。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尽管与往年一样,依然有人批评“过洋节”是崇洋媚外,但上海当局对今年的万圣节庆祝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没有进行太多的干预和限制。目击网民发布视频和贴文称,有个别题材、行为敏感的变装者被警察驱离,包括一位“大白”和一位装扮成作家鲁迅、当街朗诵其作品的男子。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将上海的景象形容为万圣节的“中国化”,并呼吁社会“多给年轻人一些无拘无束的空间”。微博博主“呆若木一”写道:“上海万圣节的变装表面看是一场狂欢,但太多变装的背后都是普通人心里的一块伤,终于有机会在特定的日子里拿出来宣泄分享”。
图像来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一则视频中,一位装扮成作家鲁迅的年轻男士,当街朗诵其作品,内容竟是"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更大胆的是,一女子身上贴满白纸走在大街上;还有人扮成维尼熊。
变装者嘲讽对象还包括直播明星"李佳奇"、歌手"那英"、吴京扮演的《战狼》主角等。
吸引人们注意的形象还有自嘲为被收割压榨的"韭菜"、维权无门的"乙方"和诉苦求职艰难的大学毕业生。
与往年一样,依然有人批评"过洋节"是崇洋媚外。《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将上海的景象形容为万圣节的"中国化",并呼吁社会"多给年轻人一些无拘无束的空间"。
微博博主"呆若木一"写道:"上海万圣节的变装表面看是一场狂欢,但太多变装的背后都是普通人心里的一块伤,终于有机会在特定的日子里拿出来宣泄分享"。
(综合报道)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