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沙龙-现代艺术的聚宝盆
2003年9月11日上海艺术沙龙的这次展览结合了上海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艺术传统。当年,中国著名作家鲁迅把沙龙文化带到中国。他发表了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杂文和作品目录,使中国人民认识了这位德国艺术家。这次,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中,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与黑塞的水彩画、格拉斯的铜板画以及克里斯托包裹柏林国会大厦的模型在一起,作为特种展览展出。
这种形式的艺术展览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在“与世纪对话、与一个国家对话”的标题下,共有26名德国艺术家展出了他们的作品。这次展览的组织者、造型艺术家联合会的邱瑞敏说,这是介绍艺术的一种新形式,艺术沙龙首先应该成为艺术家、艺术品商人、收藏家和批评家进行交流的论坛。
邱瑞敏在回顾上海艺术的发展过程时说:“过去几十年,上海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文化领域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里是一片大干快上的气氛。我们要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建立一个文化创新和频繁交流的平台。”
艺术沙龙不仅仅为艺术家体现自己和走向市场服务,它首先要与对艺术感兴趣的公众对话。所以,艺术沙龙把提供国际艺术领域的信息放在首位,这里的资料中心有书籍和影片供观众阅读和观看。
在上海生活已两年的德国画家克吕特尔作为顾问参与了第一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的组织工作。他发现,当局对展品并没有做很多的检查。通常放影片要经过检查部门才行,但是艺术沙龙顺利地首次放映了纪录片。这说明,自经济开放以后,文化的开放正在进行。克吕特尔说,虽然能感受到还有障碍,但是障碍总能清除。
艺术沙龙准备的一项表演项目得以顺利通过,也说明了政府部门对艺术的宽容。在为期五天的春季艺术沙龙中,德国的两位艺术家将在一个塑料箱中通过手机对心灵问题进行交谈。他们是柏林的艺术家鲍尔和迈耶尔,对中国观众来说,这是他们参观艺术展过程中的高潮之一。
由于这次艺术展是造型艺术家自己展出,而没有通过经营艺术品的商人,人们自然提出了“现代艺术在中国有没有市场”的问题。确实,中国的收藏家主要购买中国艺术品,由于他们不知道欧洲艺术家的姓名、没有跟踪欧洲艺术的发展过程,所以他们对欧洲的艺术知之甚少。但是,克吕特尔对中国的现代艺术作品走向市场充满了信心。他说,第一届艺术沙龙上不可能出现销售热,但也许能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第一步。他希望,通过中德两国艺术家的对话和合作为现代艺术作品销售开创出一条道路。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门前矗立着25个塑料制成的柏林熊,这些两米高的大熊是中国艺术家和上海德国小学的学生制成的,这些可爱的彩色柏林熊作为路标,为参观艺术展的观众指示通往展览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