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 “ 阅兵展现了中国发展军事的程度与速度”

2019年10月2日

中共解放军在十一国庆阅兵上让许多武器首次公开亮相。这些武器对中国的战备能力具有什么意义,德国之声邀请到英国专门报导军事与防务工业的《简氏防务周刊》编辑为读者分析个中奥妙。

Peking Parade 70 Jahre Volksrepublik China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德国之声: 这次阅兵的看点为何?

多明贵兹: 这次阅兵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面向。 除了规模庞大外,中国也展示了不少新型武器和新的战备体系。 今年的阅兵是纪念中共建政70周年,除了展示北京发展军事力量的程度,也展示解放军各个军种现代化的速度。

今年的阅兵不只展现中国军事装备的美学,也试图对邻近国家和潜在敌对势力展现中国的军事能力。

此外,这次阅兵也清楚展现出北京不只决心要拉近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差距,也意图发展超越美国的新一代军事策略,在战时让局势转变为对中国较有利的态势。

阅兵上展示的最强而有力的武器系统包括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ICBM)。 《简氏防务周刊》的评估是,东风-41是一种三级固体燃料、使用移动发射车的弹道洲际导弹,有能力在承载2500公斤负重的情况下,飞行12,000-15,000公里。 这种导弹也可以承载至多10个分导式多弹头(MIRVs),达到攻击、引诱、反制的功效。

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SLBM)也是首次亮相。 这种三段固体燃料发射火箭的射程估计可达8000公里,可装载核弹头。 该导弹是设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94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SSBN)发射。 在2007年至2015年间,这种潜艇已有四艘开始服役。 每艘船最多可携带12枚巨浪-2导弹。

中国另一枚首次展示的弹道导弹是东风-17。 这种武器最重要的特点是专为装载高超音速弹头(HGV)设计,而此技术目前还没有被其他国家所采用。 然而,虽然东风-17的设计是按照传统的攻击方式,直接使用导弹本身的动力冲击去形成破坏力,但是目前还没有数据能够了解它有没有乘载爆炸性的弹头。

东风-17号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 News Agency

另外一个首次公开展示的武器是东风-100导弹系统。 这种新武器没有太多公开信息。 它这次被放在TEL 发射车上展示,而中国官媒只说它是一枚超音速岸基反舰巡弋飞弹。

阅兵中展示了似乎是AR3多管火箭炮的新变种,以及一种通常被称为PLC-181的车载榴弹炮系统。 据说在2017年中印72天的对峙当中,中国紧急将PLC-181车载155毫米榴弹炮调拨到西藏军区的炮兵某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展示了其新型15式轻型坦克。 该坦克于2018年开始列装在中国陆军部队。 坦克上配有105毫米枪,防止手持反坦克武器,并相信配备了强大的发动机,提供强大的越野机动性。

俗称利剑的GJ-11无人机以流线型、无尾翼设计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TASS/Z. Rusinova

中国还展示了两款有趣的新无人驾驶飞行器(UAV):GJ-11(以前称为利剑)和三角形的WZ-8无人机。 GJ-11是涡轮风扇驱动的无尾飞翼无人作战飞行机(UCAV),外观与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的X-47B无人机相似。

《简氏防务周刊》评估GJ-11 可能被赋予两个关键角色:高威胁环境中的情报、监视和侦察 (ISR),或是对防空设施执行地面攻击任务。 因此,随着投入军队的机数增加,GJ-11很可能成为规划针对台湾战略的重要战备选项。

至于WZ-8,几乎没有相关细节,但该无人机大约11米长,翼展约6米。 它的形状表明它是为高速飞行而设计的。 机身顶部的加强设计表明,它是由主机飞机(可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新型H-6N战略轰炸机)带往高空,并且它也能够嵌入传统的起落架。

第一次参加阅兵的还有直-20(Z-20)中型直升机,其外观与西科斯基UH-60黑鹰直升机相似。

WZ-8无人机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ITAR-TASS/Z. Rusinova

德国之声:  今年的阅兵跟过去几年有甚么不同之处?

多明贵兹: 阅兵是中国解放军展示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活动。 今年的阅兵看起来比以往都盛大,而且呈现了特别大量的新式的或是先进的武器与体系: 也因此指出解放军是如何快速的增进它的能力。

德国之声: 分析指出中国通常在阅兵上只会对外呈现已经可以运作的武器系统。 这一次有任何例外吗?

多明贵兹: 解放军目前将这些体系运用到何种程度,十分难分辨。 尤其是比较新的无人机,是最近才开始启用。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些体系是不能运作的。 中国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谭民在阅兵前一周的记者会上说,所有在阅兵活动中的受阅的武器装备都是现役装备,这反映了解放军如何积极导入新的军事能力。

德国之声: 除了相对比较先进的导弹系统以外,请问你有认为哪一部分的武器装备还未得到完全发展,需要尽快跟上的吗?

中国在各种军种以及不同功能的武器装备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然而,中国长期以来落后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军备便是核动力潜艇。 更精确的说,中国似乎在减少潜舰声学方面的特征上遇到了困难,使得这些潜舰容易被西方先进声纳系统探测到。 话虽如此,中国已经开始开发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096型-而且这些新型潜艇很可能将在声学匿踪技术方面获得进步。

德国之声:  有没有任何武器或体系对中国的主要敌人,例如美国,释放出清楚讯号?

多明贵兹: 有,主要是在长程导弹的部分。 《简氏防务周刊》评估认为,东风-41在2018年五月开始启用,而这对中国核武发展来说是个重要里程碑。 在东风-41出现以前,中国的军备当中,唯一一个射程能够触及到美国大陆的ICBM就是东风-5号。 它的射程大约是13,000公里。 但是东风-5弹道导弹需要用固定发射井才能发射。

所以,东风-41弹道导弹先天上就比东风-5还要更有生存能力,因为它机动性更高。 虽然它的缺点的是酬载率比东风-5型还要低。

此外,最近刚出台的东风-17弹道导弹,显示出中国在高超音速滑翔机的开发和操作部署方面,可能会让美国人十分惊讶。 由于这些武器的高速和可操作性,这些武器很难用传统的防空系统来对付。 美国最近才认知到中国的这项实力,迄今为止,中国是唯一已知能提供这种武器的国家。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德国之声:  外界是否能透过中国昨天在阅兵中展示的新型武器了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未来趋势?

多明贵兹: 中国近期展示的许多武器系统,尤其是导弹,都具有攻击性且能替中国拓展其区域及国际影响力。 为了提升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力,中国近年来投入许多资源来发展其军事能力。 这也让美国开始将中国列为军事能力与其相近的竞争者,并认为长期来说,中国对美国及印太地区维持自由开放都会造成策略上的威胁。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塞尔瓦(Paul J. Selva)2018年6月曾警告中国将在2020年在军事科技领域追上美国,而美国如果不及时应对的话,中国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

对中国来说,在中国南海与东海持续推动军事扩张代表他们将中国解放军定位成区域性军力,而不只单纯是国防军力。 中国国防部不断重申其在南海人造岛屿上设置的武器系统,是防御性武器,但这些武器的存在仍让邻近国家感到担忧。 此外,中国在2019年的国防白皮书中也重申他们不排除透过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迫使台湾与中国统一。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K. Frayer

美国国会九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推行军事现代化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能透过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 此外,中国也希望能透过提升军事力来进一步掌控其邻近海域,特别是南海。 这样的做法也代表中国认为他们有权利规范其他国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所展开的军事行动。 这些都是近年来导致中美关系紧绷的原因。

为了能达到这些目的,中国解放军积极提升他们反对外部干预与区域阻绝的能力。 此外,研发出核威慑及军力投射的能力对中国解放军来说也十分重要。 举例来说,中国已成功研发出长程精密射击的能力,他们能运用DF-26及DF-21D反舰弹道飞弹来攻击敌方派遣至西太平洋的战舰。

美国五角大厦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军力现在在第一岛链内具有强大杀伤力,而中国也不断试图将其军力拓展至太平洋。 这些空军、海军、太空及信息科技上的进展让中国在大型战争中,有更多能力去反制或击退其他国家的军队。 此外,中国也在努力提升解放军的夺取式的力量投掷威力,并开始针对在第二岛链、太平洋及印度洋作战进行仿真。

中国军事现代化已成为美国国防策划与预算上的首要目标。 美国海军目前正在针对如何对付中国的反介入与区域阻绝能力跟策略研拟相关战略。

盖布利尔·多明贵兹(Gabriel Dominguez)是伦敦军事刊物《简氏防务周刊》的亚太区编辑。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