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您能先阐述一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根本的影响吗?
余凯思:这要将1917年至1919年的直接影响与长期影响加以区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相对来说很小。中国有位名叫李大钊的知识分子和记者写了一篇有关十月革命的文章,称十月革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一个胜利。这一思想因此流传开来。
不过接触到这一思想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当然,从长远来看,十月革命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由此发展出一个完整的模式:中国革命吸取其精华,甚至直接将十月革命作为样板,将列宁的思想作为指导方向。从长远来看,十月革命影响力巨大。但是从短期来看影响力则很小,因为中国几乎没有能够驾驭十月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
德国之声:十月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形成有哪些具体影响呢?
余凯思:显然,十月革命与列宁和列宁主义的概念紧密相关。对于中国来说,在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上,列宁主义比马克思的著作或者斯大林主义更具权威性。因为无论是斯大林主义还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理论对中国来说都用处不大。
但是列宁主义认为,即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也可以进行革命。强调党的严格领导以及具体的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最终导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
德国之声:您是否认为,这种榜样作用一直延续到毛泽东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余凯思:是的,对于毛来说也是如此。革命道路, 群众奋起反抗压迫者和统治者以及动员群众进行革命始终激励着毛。他对此表示赞赏。因此十月革命或许是能够在中国共产党内获得共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件事情之一。与之后的斯大林所不同的是,列宁和十月革命在中共党内一直受到积极的评价。
德国之声:今天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中共一方面提倡继续坚持马、列主义;然而习近平的崛起不是越来越具有沙皇的特点吗?现在人们难道不担心会爆发一场新的革命吗?
余凯思:这是肯定的。但是我相信,共产党已经背离了"革命"。党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革命党,而是如其自己所描述的那样,视自己为执政党或者是一个掌管权力的党。而直至1978年毛一直积极倡导的革命思想,中国共产党则已经背离。或许与俄罗斯所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还一直继承着马、列主义的传统。
列宁继续是中共崇拜的偶像之一: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现在又加上了一个习近平。显然,共产主义的遗产仍然存在。但是共产党已经不再想革命,也不再以革命为本,但依旧坚持对列宁主义的解读。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十月革命的影响力在中共党内越来越淡薄。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的视自己为民族主义政党,对自己的定义越来越多地绑定于国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早在十月革命前的就有了革命传统,革命传统不是源于俄罗斯,而是产生于中国。因此,发生在俄国的一个陌生事件能够对中国产生如此的影响,在今天看来似乎很奇怪。
1917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日子。依照儒略历、俗称俄历这天是当年的10月25日。目前,德国历史博物馆正在举办“十月革命”纪念展,回顾这场列宁领导的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图像来源: Staatli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Moskau列宁雕像无疑是“十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以及社会主义理念的象征之一。爆发于俄国的这场革命也随后在世界各地产生共鸣。直到冷战结束后,在俄罗斯国内和境外才出现了对这场浩大革命过程、直接后果以及长远影响多角度的、批评性的评判。
图像来源: DW/Julia Hitz 1917年俄国先爆发“二月革命”,全国性的饥荒、物资困乏导致民众极度不满并进行频繁抗议。随后军方倒戈,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以贵族为主体的临时政府得以组建。此时在城市里工人开始组建革命委员会(俄语:苏维埃),并对临时政府的种种政策表达抗议。
图像来源: DW/Julia Hitz 起源于彼得格勒、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赋予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俄语:布尔什维克)政治权力。而这场革命也引发持续到1922年的俄国内战,也是在布尔什维克赤卫队与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力量之间的一场血腥的“红军”和“白军”之战。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也在1918年7月被苏维埃行刑队枪杀。
图像来源: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为了实现统治目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设立了广泛的迫害体制,打压异己。1917年12月,“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契卡”(秘密警察)建立。“契卡”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的字母缩写,该委员会目的是“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1920年之后,“劳动改造营”遍布全俄。
图像来源: Staatliches Museum für Zeitgenössische Geschichte, Moskau
俄国内战是一场血腥的内战。1918年成立的苏俄红军(图为红军军帽)在使用暴力方面也毫不手软。据一份专业杂志统计,俄国在1917至1922内战期间共有1300万人因武力冲突、政治迫害、恐怖袭击、瘟疫以及内战后引起的大饥荒等原因丧生。这期间有近200万人逃至海外。
图像来源: Staatli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Moskau列宁梦想建立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19年,列宁领导创建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列宁本人的健康状况自1921年严重恶化,并于1924年离世。列宁的个人崇拜直到今天在俄国内以及其他国家都是有争议的话题。
这幅画是德国画家、德国共产党(KPD)成员格里贝尔(Otto Griebel)1929年的作品,展现的是共产国际的理念。
图像来源: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将艺术界带入一个新时代。自此之后出现大批新的艺术团体和派别,进行各种大胆创作尝试,主题也离不开当时的大时代变革。直至1920年代中期,构成主义(或结构主义)是主导俄国的艺术和建筑思潮,影响设计建筑、平面和工业设计,甚至戏剧、电影、时尚。政治宣传内容甚至成了陶瓷制品的主题。(图为大师康丁斯基的作品。)
图像来源: DW/Julia Hitz “十月革命”除了带来无数的激动人心的新认知以及艺术创作新尝试,也引来敌对政治阵营的攻击。照片上这幅海报就是1918年一个极右组织的作品,在当时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向人们“妖魔化”布尔什维克,称之为“战争、失业和饥荒的罪魁祸首。”
图像来源: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应共产国际的号召,国际工人救济会于1921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目的是募捐援助各国工人的罢工活动。1922年起,国际工人救济会也参与电影投资和制作,用来支持苏联的电影业。
图像来源: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苏维埃政府1917年发表的《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中明确承认俄国各族人民的平等与自主权。“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分别成立了国家。1922年,红军结束内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图像来源: Staatliches Museum für Zeitgenössische Geschichte, Moskau 余凯思(Klaus Mühlhahn)教授是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以及东亚研究学院副院长。中国和亚洲现代史是他研究的主要课题。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