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娄烨:禁止导演拍片和禁止作家写作一样不合理
2006年9月6日被称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之一的娄烨,曾拍摄过《苏州河》,《紫蝴蝶》等在国际上受到好评的影片。2006年他的新片、内容背景涉及天安门事件的影片《颐和园》在参选法国戛纳大奖之前,被中国国家电影局拒绝审查,而后,该片在未拿到电影局批准的电影公映许可证的情况下亮相戛纳。上周五,中国国家电影局宣布,娄烨的所谓“违规参赛”行为将受到五年内不许在中国拍电影的处罚。该片也在中国内地禁止公开放映。
电影《颐和园》在参加戛纳电影节之前,曾多次送交中国国家电影局审查,但均被拒绝,理由是技术上不符合要求。今年五月,该片以“地下电影“的身份亮相戛纳,并获得多个奖项的提名。在电影节期间,中国国家电影局就表示,“违规参赛“,处罚已在所难免。尽管如此,对于上周五宣布的五年禁止拍片的处罚决定,娄烨仍感到十分突然。
娄烨对德国之声说:“我知道会处分。但是实际上在戛纳之后,我们一直在做努力,试图让这部影片在国内放映,哪怕做一些修改和删除的工作,我们都愿意配合电影局的审查工作。在戛纳之后,我觉得跟电影局的对话一直是融洽的。我们之前正在为他们准备审片用的清晰的、技术指标很高的拷贝。然后他们突然发了这个处理决定,我也觉得特别吃惊。”
对于电影局所作出的处罚决定,娄烨认为,是非常不合理的:“禁止一个导演拍片,就和禁止一个作家写作,一个画家画画一样,首先这是很不合理的。然后,所谓的‘违规参赛’屡屡发生,我认为比如说参加电影节也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或者电影人自然的一个权利。不应该受到禁止或者所谓的‘许可’。也就是说,这个电影体制实际上是一个旧的体制的遗留产品,他完全不适合今天的中国电影的生产和现状。包括电影局可能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可是经过很多次的对话,我们没有看到很明显的改善。“
《颐和园》讲述了一个历时十几年的爱情故事,涉及北京、武汉、重庆、柏林等五个城市。影片的内容背景涉及天安门事件,对此,娄烨说:“如果你想叙述一个爱情故事是八五年到两千年的,你很难躲避这个大的环境。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它是发生在一个并且无法脱离开一个大的社会背景。”
娄烨出生于1965年,十七年前的他正是二十四五岁的年龄:“因为那段时间是我的大学生活以及大学毕业以后的。这和我的那段时间以及那个时代的感受有关。这是一个作者行为。”
早在六年以前,娄烨也是因为影片《苏州河》未获批准就参加电影节评选,而受到禁止拍片两年的处罚。娄烨说,在那两年里,他“在准备筹备《紫蝴蝶》的剧本,和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原则上说,如果是按照条例的话,连这个工作都是不可以做的,因为这是电影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说我认为,禁止一个电影导演工作是荒谬的。“
按照行政复议的相关规定,禁止拍片的处罚下达三十天内有上诉的权利,也就是对电影局以上的领导机构进行申诉。娄烨说:“我们现在是考虑,等受到正式的处罚书的时候怎么来做。但是我们的原则还是希望能够对话。因为我们很清楚,这个电影管理条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旧体制的一个遗留物。所以它也不可能在一两天,或者短期内就改变了。我们没有这种奢望,我们只是希望它能往好的方面改变一些,改善一些。所以我们可以做出很多的让步和妥协让这个影检制度慢慢的消失。“
在问及,如果五年的处罚成为最终决定,是否会去国外拍片时,娄烨说:“我还没有这个打算。因为我觉得禁止一个导演拍片,在中国我也不是第一个,然后如果这个体制还是这样不改变,那我想我也不是最后一个。我只能尽我的能力去做,尽量去跟他们协调和对话。但如果他们连对话都拒绝的话,我没有很乐观的希望。“
2001年,北影厂导演王小帅作品《十七岁的单车》因为私自角逐柏林国际电影节而受到国家电影局处罚。在这之前,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张元导演的《过年回家》、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等数部影片也因违规参赛而分别受到电影局的相关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