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美国不会容忍中国与之平起平坐”

Rodion Ebbighausen
2020年9月26日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米尔斯海默多年前预测,中国的崛起将导致美中之间的冲突。他在近日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再次针对美中对立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

Symbolbild USA China Beziehungen
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B. Trotzki

德国之声: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展现力量的手段越来越激进。短期内,中国会与美国正面交锋吗?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从中国的角度看,如今最好不要与美国有任何严峻交锋。中国20年后将能更好地与美国对抗。但有两个因素正促使中国。其一,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随着实力增强,在外交政策上几乎不可能不变的更具侵略性。

这就是中国的现况。许多人会指责习近平,但我认为这与他的个性或利益没有太大关联。他所接手的中国比90年代时更为强大。与之前几任领导人相比,他可以更耀武扬威。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的邻国以及美国的反制。美国在2011年开始亚太再平衡策略,从而在地区内遏制中国。这造成了一种螺旋机制:美国及其亚洲盟国正在反制中国,而中国正作出回应。

刚刚提到亚太"再平衡",美国究竟有多认真执行?许多东南亚国家认为他们孤立无援。

毫无疑问,当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1年宣布亚太再平衡时,美国刚开始思考制衡中国。在奥巴马的任期内,美国没有太多作为。但自从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后,美国毋庸置疑在推行雄心勃勃的遏制政策,而且绝不止遏制这么简单。美国试图打压中国经济,瞄准中国的科技业。关键之处在于,美国不容忍平起平坐的竞争者。

一些人认为美国无法阻止中国成为区域霸权。或许40年后中国的实力能与美国匹敌,届时便无法再阻止中国坐大成为地区霸主。但我怀疑这是否会是最终结果。有理由相信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能遏制中国。

在国际政治中,盟国与联盟起着重要作用。你怎么解读亚洲在这方面的情况?

仔细观察中国的邻国,多数都会与美国结盟对抗中国,组成一个平衡的联盟。届时肯定会出现两个联盟结构,就像在冷战时期那般:一边是北约,另一边是华沙公约组织。

巴基斯坦、朝鲜、柬埔寨、寮国-或许还会有缅甸,很可能会站在中国这一方。日本、印度、新加坡和越南则将与美国结盟。

今年七月,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称美中对立是"冷战1.5"。你怎么看这样的历史类比?

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图像来源: LSE/Nigel Stead

从最基本的层面看,美中目前的情况与冷战有相似之处。都是有一个国家意图支配世界的一个地区。美国主导西半球,而如今中国毫无疑问有意支配亚洲。从这方面看来,确实存在相似之处。

不过也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首先,最初的冷战发生在第二次大战后,而且围绕着德国问题。但亚洲并没有这样的情况。中国已经很久未曾打仗,地理位置也根本不同。美中潜在冲突的关键点是南海、东海和台湾。在冷战时期,冲突或潜在冲突点在于中欧。这是一个重要的差异。

另一个重要的差异是,由于苏联是共产主义,其经济效益并不高,虽然人口数相当,其财富从未超过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对手。它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拥有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因此,中国有潜力成为比美国更富裕的国家。所以美国最终要对抗的可能是一个比它更庞大的国家。

2011年时,您对美中避免冲突的可能性感到悲观。您现在是否改变看法?

我现在对于美中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更悲观了一点。我一直相信两国之间会存在激烈的安全竞赛。但近几年里,特别是自特朗普执政以来,我开始觉得战争的可能性比我预期的更高。同时我也发现,亚洲的地缘对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起着多关键的作用。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将注意力集中在中欧。美国和苏联若开战,将导致中欧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可能动用核武。几乎不可能爆发这样的战争。如今东亚的地缘状况很不同。潜在的冲突点包括南海、台湾和东海。南海爆发战事的情况更容易想象。当然,这样的战事是有限度的,但是可以想象这类战争会发生在海上,空军以及海军力量都会参与其中,这比冷战时中欧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更大。

再重申一次,我不是说这很可能发生,但这是可以想象的情况,而且非常令人担忧。

有破除这种局面的方式吗?

没有,在这种根本的两难状况中,我看不到出路。这也是我将2011年的著作命名为《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原因。这正是国际关系的悲剧性。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罗兰·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教授,著有《大国政治的悲剧》(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等书。

德国之声解析:若中共侵台,将采取何种战略?

05:1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Rodion Ebbighausen 执行编辑。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