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世界气候会议25周年,温室气体排放降多少?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12日

只一代人的工夫,世界范围内汽车数量就翻了一翻,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总共上升大约四分之一。而25年前的1979年2月12日,在日内瓦召开的首届世界气候会议上,科学家们就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发出了警告。

汽车排放的废气是大气层的主要杀手图像来源: AP

1992年里约热内卢高峰会议上,发达国家达成首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不具有约束性。根据这一目标,到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恢复到1990年时的水平。这一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当然不完全是由于气候保护工作做得好,而首先是由于前东欧集团的工业减产和改造。据德国经济研究机构调查,整个西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甚至呈现上升趋势,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两位数的速度上升。欧盟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则略有下降,至2001年,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共降低18,3%。

1995年在柏林召开的气候会议上,德国政府为自己制订了新的目标。当时的联邦总理科尔称,1990年至2005年期间,德国将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但这一目标也不具有约束力。现在看来,这一目标十有八九是实现不了了。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会议上,工业国达成协定,1990年至201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5,2%。然而京都气候保护议定书规定的目标是否能够付诸实现,尚无法预料。美国已经背弃了协约,俄罗斯则让其它国家一等再等。即使是那些签署了议定书的国家,离实现它们的气候保护目标也仍距离很远。

无论如何,1979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由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低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这被视作一个好成绩。绿色和平组织成员于尔格.费德说,这首先是由于人口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那里人均消耗的化石能源很少。但像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用于道路交通的能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在德国,过去十年,交通是唯一一个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领域。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机构调查,1990至2002年,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近9%。减排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工业界,减排率达到36%,紧随其后的是商业、手工业和服务行业,减排率总共为35%,能源工业降低15%,而私人家庭的减排率则为7%。让人感到安慰的是,1999年以来,私人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略有下降。

没有人能肯定地说,易北河洪水和炎热的夏天是导致气候变化的直接后果。但对大多数气候学者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气候正在发生变化,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还远不足以将气候变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科学家们提出两条建议:加强对替代性能源的应用,修建堤坝以及种植喜温作物。工业界也传来令人宽慰的消息,壳牌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同属世界最大的五家太阳能装置生产商。现在,它们也开始向风能领域投资。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