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两个世界

2012年8月30日

德中第二次政府磋商周四(8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两国签署13项经济等领域合作协议,总额48亿美元。两国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继续成为德语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left, and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right, stand near the Chinese national flag during a welcome ceremony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Thursday, Aug. 30, 2012. (AP Photo/Ng Han Guan)
图像来源: dapd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在一篇社论中强调,在看待和处理德中关系时不能忘记,两国代表了两个世界:

“德中相会,意味着两个世界相遇。一方是民主的欧洲,近来被自我怀疑所困,并正在为免于分崩离析而作苦斗;另一方是一个正在上升的、经受专制统治的中国,一段时间来似乎吞下了过多的自信,而这一自信正是欧洲所失去的···

“令人惊讶的是,在德国政界和经济界依然有着这么多人在对中国模式的奇怪崇拜面前进退失据。其实,只要除掉某些有关中国的自欺欺人的论点,就会大有助益。比如,这么一种论点:(中国)现政府是现有情况下对这样的国家而言最好的政府。是的,这个政府是有成就,但其中许多成就并不光彩,并没有持续性。该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是环境毁坏、社会不公和骚乱的迅速增加。或者这么一种论点:北京领导人的眼中只有国家的利益。但是,难道一定要把作家投入监狱、把法官降格成命令的接收者,才能使中国变得强大?···难道一定要压制记者,才能使中国变得强盛?···

“中国是一个困难的伙伴。因而,对一个民主政府而言便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北京,从而能够解决朝鲜问题、找到有关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争议的解决办法、拯救全球金融制度。”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文章最后写道:

“默克尔和她的150名访华者能够带回柏林的应该是:更多的现实主义。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即:欧洲人不能在中国面前显得优柔寡断。而更重要的或许还是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如果要与中国、俄罗斯和美国这样的国家一道,参与对明天的金融世界和后天的全球气候的决策,德国即使再强也是弱者,当今之世,只有一个统一的欧洲方能立足。”

图像来源: dapd

挺德并非出自无私

《法兰克福汇报》也在一篇文章中提醒道,在同中国交往时要有坚定立场:

“中国没有朋友,只有利益。这一点自然也适用于任何其它国家,但与民主制国家不同的是,在一个专制国家,利益不受任何监控,既受不到反对派的监控,也受不到独立司法或自由媒体的监控。”

文章指出,默克尔在中国之被尊称为“欧洲女士”,原因就在于中国把联邦德国视为保障欧洲稳定的最后一座堡垒。而中国对欧洲的兴趣并非出自无私:

“原因在于,对中国而言,统一的欧洲要比分裂的欧洲更重要:作为市场、投资方和技术提供者。···中国的经济政治世界地图既简单又富于魅力。按照该地图,美国及其货币作为唯一超强的时代已然过去。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多极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中国自认是亚洲的头领,而德国则是欧洲首强。”

摘编:凝炼
责编:苗子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