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共政权遭受四面夹击?

2012年8月25日

高层有激烈的权力斗争,谷开来案判决未能拉下帷幕;民间有越来越不肯屈从的抗议浪潮,什邡和启东的抗争模式备受关注;国际领土主权争端是强化紧张局势还是转移矛盾?最大危机可能来自经济。

Riot police stand in a line to guard a street during a protest in Shifang, Sichuan province July 3, 2012. Residents in Shifang, a city in southwest China, took to the streets for a third day on Tuesday, demanding the government scrap plans for a copper alloy project they fear will poison them, in the latest unrest spurred by environmental concerns. REUTERS/Stringer (CHINA - Tags: ENVIRONMENT POLITICS CIVIL UNREST)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
Proteste gegen Bau von Kupferhütte in Shifang China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不出舆论所料,谷开来被判死缓。但此案并没有因此拉下帷幕,正如《纽约时报》中文网文章《薄熙来扔出的白手套》所说,"人们与其说是关心谷开来案在司法程序上的结局,不如说是通过此案更关心谷开来的丈夫--薄熙来本人在中国政治过程中的结局。"作者董郁玉认为,"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共最高权力交接的相对有序性,是尚没有经过公开政治竞争程序所形成的秩序。""在某种程度上讲,出身政治世家的薄熙来谙熟这种秩序的各个环节,在现行政治制度所允许的最大范围内,以其特立独行的方式,在权力交接的制度空挡处打进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楔子。""令薄熙来就如同是扔出了白手套的挑战者,还未及与决斗的另一方对剑,就已经因自身肌肉的溃腐而输掉了决斗。"

最不安因素:对日关系

轰轰烈烈的"保钓"反日游行,也打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烙印。BBC转引日本媒体对于"保钓"反日的观察。《产经新闻》发自北京的分析说:"目前胡锦涛派系比用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作后盾的太子党形势有利,但意外的突发事件可能掉转形势,其中最不安的因素是对日关系"。分析还引述中国外交人士的消息说:"2005年上海大规模反日示威的背后是欲动摇胡锦涛政权的上海帮策动,所以胡锦涛现在最警惕的也是'反日爱国'"。《读卖新闻》以"中国警戒反日沸腾"为题说:"中国网络上出现的'保钓人士拼命去登陆,共产党做了什么'等批判被删除,看来中共并没因遣返了保钓人士安心,现在是致力防止反日舆论"。

从主权争夺的角度看,台湾《自由时报》刊发金恒炜的文章认为,在这一波保钓风云中,"日本当然是赢家,因为透过国家机器的整合与调度,完全展示对钓鱼台的主权。中国当然是输家,香港的保钓人士与保钓船全被日本收押,固然台湾还有媒体用“勇士”称赞他们,事实上这些保钓人士或保钓船反而成为日本宣示钓鱼台主权的柴火,让日本用实际行动宣告其主权所在。至于台湾,香港的中国人没有得到台湾同意,却拿青天白日旗到钓鱼台去,形同是强暴台湾,从而凸显出马英九在“一中”架构下的进退失据以及毫无作为的败象。"

国际领土主权之争能否转移中国国内矛盾?图像来源: AP

信贷危机恐产生骨牌效应

国际争端和国内抗议孰轻孰重?继广东乌坎之后,四川什邡和江苏启东的成功引起舆论的关注。英国《卫报》转发法国《世界报》的一篇文章说,随着人们更多地了解和关心经济发展带来的沉重的生态代价,对污染的抗议在中国也成倍增长。现在,即使是官方媒体也强调环境问题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文章引用专家的话说,"政府的反应是典型维稳做法,先以高压应对群体性示威,必要时动用武力。但是威胁一旦失败,立即做出让步以防止事态升级。不管何种情况,都要迅速行动。"

中国官方对待什邡抗议采用典型维稳做法图像来源: Reuters

中共真正要面对的危机来自经济的崩溃。《福布斯》的报道显示,中国正在爆发的信贷危机,将有可能对庞大的银行业和整体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随著中国经济放缓,许多小型企业一直在挣扎偿还债务。自2011年4月,在浙江的许多著名企业主已开始对从私人非银行贷款人借来的大量贷款违约。一些破了产的大型企业很快把更多的公司拖入漩涡。"报道引用专家的话说说:"我们已经看到了在中国经济之上不断增长的泡沫。"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说两大经济学派都认为中国经济有大问题,可能出现重大和持久的经济停滞。"中国经济变得越来越难有效刺激增长。近期资金在加速流出中国,这种趋势可能会随着政府开放资本市场以及中国企业更国际化而持续。"一种观点认为,分配投资的政治手段会发展为主导市场的力量,中国向消费倾斜的"经济再平衡"将成为遥远的记忆,开放资本市场、实现经济自由化将变得更加困难。

作者:张平

责编:乐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