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需求庞大 德国汽车工业需改变思维
2010年10月18日德国汽车工业需改变思维
前大众汽车公司董事兼经理格乌德弗特(Daniel Goeudevert) 认为,德国汽车工业如果想保住其市场领先地位的话,就必须改变思维方式。他在接受德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汽车的产量并没有供大于求,只是德国生产的豪华车供大于求。德国的汽车生产厂家认为,他们是在生产奢侈品。而这是个错误。汽车只是代步工具而已"。他指出,中国和印度对这种“代步工具”有巨大的需求量,因此德国汽车工业必须调整自己的策略。
目前全世界汽车的年产量为6500万。格乌德弗特认为,在20年之后,这个数字将达到1亿2000万。欧洲平均1000人有500辆汽车,而中国和印度的相应数字是8到15辆。尽管这两个国家达不到欧洲的水平,但汽车占有率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节能小型汽车是趋势
格乌德弗特指出,中国人现在不再大量生产美国或者欧洲这样的豪华车,而是把注意力投向适合于在塞车现象严重的大城市驾驶的小型轿车。但欧洲人却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过去后,欧洲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将注意力从省油转向那些花哨的技术。格乌德弗特说:"现在的车要比以前重300公斤。我车上的许多技术我都没使用过,我也不需要那些东西"。
他认为德国汽车厂家的最大错误是只看其它厂家生产什么,而不了解顾客需要什么。
中国汽车市场供不应求
中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今年预计将有1700万辆机动车在中国市场上售出。但中国人的汽车占有率与欧美相比仍旧相当低,因此仍有很大的潜力。TNS国际市场调研中心调研员保尔告诉法新社记者,中国的外国合资厂生产的汽车供不应求。而这又刺激了这些厂家的投资欲望。特别是中国内地市场增长很快。
大众汽车公司今年在中国建了第10个分厂,并且计划在2013年建第11个分厂。白茹-雪铁龙计划将产量由45万辆提高到75万辆,并与长安公司合资在深圳建新厂。自去年年底以来,尼桑、丰田、宝马、现代及中国一汽等公司都纷纷宣布要建新厂。
警惕汽车行业过度投资
在汽车行业的投资力度引起了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注意。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指出:"产品严重过剩将引起市场的恶性竞争,企业利润下降,工厂倒闭及其它一系列问题"。他对汽车行业的过度投资提出了警告。但汽车市场调研员曾约翰(音译)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说:"政府发出这样的警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隔三、四年就警告一次。厂家自己会注意市场的发展,及时调整投资 "。
来源:德新社/法新社 编译:王雪丁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