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下禁运令 防护装备成违禁品?

Phoebe Kong 发自香港
2019年8月21日

香港旷日持久的示威浪潮,最常见的其中一幕必定是催泪烟弥漫闹市的画面。德国之声记者走访香港街头发现,示威者的防护装备随着抗争升级而进化,但中国当局也逐渐收紧相关货品的运输通路,意图截断示威物资的供应链。

Hongkong Protest gegen China & Auslieferungsgesetz | Tränengas
面对警方越来越频繁的催泪烟,示威者的防具也由医疗型口罩“升级”到专业面罩。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

(德国之声中文网)“请问6200有货吗?60926现在价位多少?”走进陈先生店里,顾客和店员娴熟地讨论着不同保护装备的型号。陈先生的安全用品店经营了3年,以往,光顾的大多是从事装修或建设地盘的工人,现在的顾客群却变成很不一样的面孔。德国之声记者采访当天是週间下午,但小小的店面挤满客人,排队的人一直延伸到街上,当中有年轻的,也有中年人。香港示威浪潮已经进入第三个月,此情此景成为街头日常,人们争取时间在相对平静的日子里“补给物资”。

然而,从8月开始,“物资”的货源却愈来愈紧张。陈先生的店售卖各种工业用保护装备,包括眼罩、面罩和头盔等。开张以来,他都有从中国大陆进货,现在却成了“敏感货品”。陈先生说:“我们几乎无法从大陆订货,如果讲明要寄到香港,厂家一定不接订单。运输公司也不肯接,像顺丰这些大公司都停收。”

陈先生向德国之声表示:“行内说,中国海关和省公安厅也向厂家发通告,某些快递不能寄去香港。牵涉的种类很广,即使本身不是违禁品的货物,例如手套和棍子等被认为有关联的也会被拦住,总之‘有杀错不放过’,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标准。”他说有大约三成货源受到影响,除了店家需要想办法从其他国家补货,保护装备供不应求,也让平均售价涨了两成。

香港其中一款最热卖的防护眼罩和面罩,根据商家向德国之声所述,这些进口到香港的货品遭到中国海关扣押。图像来源: DW/P. Kong

除了实体店铺以外,网店也遇到一样的难题。买家陈先生向德国之声表示,本月在一家售卖保护装备的香港网店订购大品牌的防毒面罩和滤芯,但店家表示货物遭到中国海关截查。网店负责人向德国之声透露,早在7月已经遇到这个情况。目前他们有大批货品遭到中国海关扣押,当局没有明言具体原因,作为商户也无可奈何。他形容中方的检查非常严密:“大陆那边现在很敏感,像是头盔、眼罩、口罩,总之有个‘罩’字都会查得很紧,马上开箱检查,也没有讲明会扣押多久。”

官方没有明言,但是有集运公司却颇为直白,甚至连衣服也成为“违禁品”。其中淘派集运在8月5月香港三罢当天发布通知,声称因为香港局势影响、海关及香港政府对进口货物管制以及交通瘫痪,可能延误派件。公司更表示在海关严查之下,“决不可集运暴动用的物品”,并以黄色头盔、黄色雨伞、旗帜、旗杆、宣传横幅、手套、口罩、钢管、棍棒、大批量衣服、刀具为例子。他们警告,一旦发现以上物品会马上报警处理。

德国之声询问香港海关有否扣查示威者使用的保护装备,当局回复表示,所有受进出口管制的物品都载列在法例和公开资料中,强调他们按照相关法律执法,不会扣押法例上不属违禁品的货物。

陈先生的安全用品店以售卖工业用防具为主,近月却成为不少示威者采购保护装备的地方。图像来源: DW/P. Kong

全民FULL GEAR的时代

从6月到8月底两个多月之间,警方在香港街头巷尾发射了超过1800枚催泪弹——最初局限于商业区主要干道,后来愈来愈频密,扩展至多个民居林立的区域,甚至地铁站内。当催泪弹成为“最低武力”,香港民众渐渐学懂自保,装备也不限于示威者所用。

经营安全用品店的陈先生见证着这几十天的变迁:“现在普通市民用的口罩级别愈来愈专业,以往只占销量的十分之一。以前不会有人问我防不防催泪烟,现在来买的人什麽年龄都有,有客人买给住在老人院的爸爸,他担心那区会放催泪弹。大热天谁想戴着它四处走?需求就有多大,反映局势有多恶劣。”

6月12日,警方首次在这场运动使用催泪弹,当天记者与大部分示威者一样措手不及,只有简单的医用口罩。时至今天走在抗争现场,示威者最常用的是3M出产的半脸式呼吸器,坊间俗称“猪咀”,配以不同滤芯使用。除此以外,游泳镜也是许多人推荐的防烟装备。随着示威升级,受伤人数愈来愈多,不少前线记者则会购买最高级别的全脸式面罩。这些专业面罩售价由港币一百多元到过千元不等,以陈先生的店为例,从前每天顶多卖出一、两个“猪咀”,现在销量激增过百倍,最多的一天售出300套。

为了应付四方八面的客人,开店时间长了,晚上来的不少人是上班族。有人一次买很多捐出去,也有人看到前面排队的年轻人,会主动为他们付钱。店员原本负责介绍装备的工业用途,变为忙于解说它们应对催泪烟的“功效”。

一场抗争意外地带来巨大商机,开心吗?陈先生断言地说:“一点也不觉得开心,这些生意是一边担忧一边做的。”他解释:“因为政局关系,本来不合理的事变成合理,整个需求根本是错配的。师奶(家庭主妇)本应不需要面罩,你跟我原本都不需要用,但现在变成必需品。平常朋友见面应该问去哪里玩,现在却问对方去哪里买面罩,这种情况一定不健康,代表社会运作已经是畸形的了。”

随著示威在各区遍地开花,香港警方多次在住宅区施放催泪弹,惹来居民不满。图为8月10日,警方在新界大围发射催泪弹。图像来源: REUTERS

抗争中的后勤站?

8月5日香港举行三罢,警方在单日施放了多达800杖催泪弹,遍布全港多区。陈先生的店所在位置五金店林立,但他是当天少数坚持开门的商家,并一直尽量以成本价出售产品。“我觉得做生意是双向的,要有一点良知。就像我有一瓶水,明明卖5元,不能因为有人躺在身边口吐白沫就卖100元。这次我救了他,下次可能换你来救我。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有些人觉得这是赚大钱的时机,但我不这麽觉得。”

3M“猪咀”是许多人使用与推荐的防护用具,购买的人已不限于示威者,还有不少一般民众。图像来源: DW/P. Kong

虽然在这场运动中,装备店彷佛成为示威者的后勤补给基地,但陈先生不认为自己在协助抗争。“我的出发点是想保护市民,我的角色纯粹是提供大家需要的东西,卖给你不代表我赞同你的政治立场。我不会问客人是否抗争者,然后给他打八折,否则就是怂恿他们。”有时候他也感到纠结:“我们卖的防具不能攻击别人,不会令他们战斗力提升,只是保护自己。其实我也希望他们量力而为,只能叫他们小心一点,不要以为穿上装备就是无敌。”

在肃杀的社会气氛之下,不少顾客和店家都有默契不会明言购买装备的用途。但在这短短几十天当中,陈先生的店已聚集了一批老客户,他们经常回来补给和分享前线的实战经验。“香港人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能悟出应对逆境的方法。”已为人父的陈先生坦言有计划移民,对于未来,他与示威者一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你觉得香港人到了2047年会生存不下去吗?我们会生存得到的。香港人最懂得变通、适应能力强,但我们只是不想把自己扭曲得太利害,所以要先在现在抗争。”

香港仲夏街头:一场运动四代港人

06:4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