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Regiesseuerinnen haben es in China schwer

德国之声2008年4月25日

来自中国的戴锦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界如今是男人的天下,大片大制造属于男性导演的“专利”,女性导演主要还是活跃在地下先锋派电影界。

科隆妇女电影界海报

来自北京的电影专家戴锦华教授认为,中国女导演的状况在中国不容易。这位49岁的女教授对德新社记者说,"中国的主流电影市场和其它国家的没有什么区别。重要的是大片大制作。市场主要被男性导演占主导。" 戴锦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最近,她到德国科隆参加妇女电影节,做关于中国女电影的人报告。

戴锦华教授说,15年前在电影学院还有一半的女生,今天女生就非常少了。戴教授批评今天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男权社会,很多女人不愿意面对困难,而直接选择"妇女职业 "。如果不能考上由男性担任评委的电影学院,一些女生就自学电影艺术。

戴教授说,这和以前的情况不一样。在第四代导演时期还很公平,女性拍摄的电影还是受到关注。那时的女性导演找到了女权主义的电影语言,比如黄蜀芹。科隆电影节上在周日上映黄蜀芹1987年导演的《人·鬼·情》。

而随着第五、第六代的诞生,女性渐渐从大片制作的舞台上消失了。戴教授认为,这和女性在中国社会的地位转变有关。尽管对电影的管制在放宽,但是女性电影却占少数。但是,女性电影没有完全被排挤在外,戴教授介绍,在先锋地下电影圈里,女性还是很活跃,而且得到男性的认可。

现代女性电影人关注的是中国的经济转变、全球化、对消费社会提出批评,环境保护等等。但是,戴教授说,这些电影未必会引起大众关注,它们只在电影节上,俱乐部或者是先锋派的聚会上展示。

科隆国际妇女电影节上展出12本中国女导演执导的电影,其中包括李玉执导的电影"苹果",曾入围2007年柏林电影节。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