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争取东欧”与“南水北调”

万方(摘编)2014年12月16日

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岁末亚欧行之际,《新德国》日报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的经济联系。《时代在线》的“中国博客”栏目则探讨了中国的“南水北调”。

Serbien Premierminster Treffen in Belgrad Li Keqiang China und Miro Cerar Slowenien
李克强与斯洛文尼亚总理在中东欧16国峰会上图像来源: imago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二,中国在贝尔格莱德第三次召集南欧和东南欧国家参加16+1峰会(中欧与东欧16国峰会),再次用低廉的贷款吸引这些财政较弱的伙伴们。这座塞尔维亚的首都因此成为国际利益的焦点",《新德国》日报12月16日的一篇文章在开头这样写道。

文章说,这场峰会的实际东道主却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北京第三次要求接见这些东欧国家。文章援引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的话说,这次峰会的意义在于"中国将通知16国,我们有什么、没有什么,而16国也会给予我们同样的信息"。

"事实上,就像在此前的华沙和布加勒斯特峰会上一样,北京的愿望将再次成为中心:通过扩展经济合作而加强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中国通过廉价贷款吸引伙伴们……,先是在贫瘠的欧盟'前院',然后在危机重重的欧盟成员国。"

文章写道,巴尔干地区的欧盟国家,例如阿尔巴尼亚、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根本负担不起昂贵的基础设施项目。欧盟、美国、世界银行的贷款和资金援助根本满足不了这些国家的巨大需求。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原本寄托在俄罗斯身上的希望,最迟在普京宣布停止大型天然气管道项目南溪后,受到了重大打击。"因此,来自中国的资金特别受欢迎。北京在上次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宣布,准备未来5年在该地区投资100亿美元。"

"……然而中国可不是免费发礼物。中国银行贷款资助的那些公路、电厂、高速铁路的成本终究还是要由借贷方承担,并且这些项目几乎都有中国建筑财团进行。(东欧国家的)本土企业几乎无法参与。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管理下完成的大型项目,通常不出现重大腐败事件,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工程进度对于该地区而言格外地准时。"

文章在最后写道,北京目前还是相对保守处理地与峰会国的经济关系。中国与16个伙伴国的贸易总合仅相当于中国与意大利的贸易额,或者说相当于中国和欧盟贸易额的十分之一。尽管如此,中国对财政疲弱的欧盟成员国及其邻国的贷款魅力攻势,仍令西方外交官有不少猜疑:"北京想要疏离欧盟成员国,破坏欧洲对中国的一致政策。"

图像来源: AP

"南水北调"

《时代在线》的"中国博客"栏目12月16日这样写道:

"这个想法开始听起来可能难以抗拒:中国整个北方在一年大部分时间严重干旱,南方很多地方则因为降雨每年数次成为涝区。国家创始人毛泽东在50年代初就想出了这个主意,建一条大运河进行南水北调。在半个多世纪后,这个想法开始被付诸实践。"

上周末,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投入使用。文章称,习近平在活动典礼上将其称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这条长度超过1400公里的运河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通过湖北丹江口水库向北京输送水源。项目还有另外两段(东线、西线),其中东部的京杭大运河将再次投入使用。截至2050年,三线将每年向北方运送450亿吨水,可供超过5亿人使用。

目前项目已耗资500亿欧元,"因此这条运河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工程项目了",文章这样写道。然而这个项目不仅因为耗资巨大而备受争议,环保人士强烈反对该项目,认为大规模调水会破坏整个地貌,造成永久性的改变。他们抱怨,节约、有效用水至今几乎不受重视。仅仅因为中线的丹江口水库,就有34.5万人不得不迁徙……此外,也有环保人士质疑南水北调的可行性:"水在运往北方的路上已经吸收太多有害物,以至于它到了京津根本没法用。"

[本文内容摘编自其他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