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人希望谁当美国总统?

2012年10月26日

罗姆尼曾信誓旦旦地说,他当选第一天就会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但是体制内学者公开表明,中国政府仍然希望他当选?主流舆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代表中国未来力量的公民社会组织呢?

图像来源: dapd

(德国之声中文网)"为什么中国希望罗姆尼赢?"这是最新一期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作者是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沈丁立。文章认为,作为2011年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不会仅仅在意美国大选候选人对人民币的激烈观点,更重要的是看谁当选对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更有利。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政策惹得中国不高兴,而传统上共和党推崇自由贸易、较少人权争端,因此罗姆尼是北京政府的理想人选。

研究军备控制和地区安全的沈教授作为体制内学者,他的观点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国政府的意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不会和中央政府唱反调。不过,这样公然的表态,对罗姆尼的选票收获的增减,还是一个疑问。

北京支持谁?图像来源: AP

10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合作理应是中美关系发展主流》,作者署名为"钟声"--根据中共传统,这代表"中国"或"中央"的"声音"。文章对美国大选候选人说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盗窃知识产权进行了批驳,而对两位候选人表示美国可与中国成为"合作伙伴"、美国不希望成为"中国的反对国家"的声音表示了赞赏。从这篇文章里,看不出官方明显的态度。

在10月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答媒体提问时也表示,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美国任何政党都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以负责任的态度多做有利中美合作与互信的事。" 有分析认为,这表明中国政府做好了接受任何一方当选的准备。

主流舆论痛斥罗姆尼

财讯网发表的一篇文章问,"美国总统大选最后一辩,中国投票给谁?"文章认为,尽管"中国信守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但是这不代表中国北京方面没有自己的人选,"或许中国将决定着谁是下任美国总统"。从目前的情况看,"奥巴马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要求,人们认为中国更喜欢连续性,不希望出现嚣张纷乱的人事和政治变动"。而且,"从战略角度上,宣扬中国崛起的鹰派也想看到一位加速美国衰落的总统"。

罗姆尼曾信誓旦旦地说,他当选第一天就会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图像来源: Dominik Joswig

这篇文章没有深入的理性分析,但是单从中国舆论上看,代表了相当主流的意见。原因也十分简单,罗姆尼曾信誓旦旦地说,他当选第一天就会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除非中国政府给出明确的要求,中国市场化媒体多年来对于国际事务的报道,习惯于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事不关己,权当看热闹,还以观战者的姿态进行战略战术分析。然而,突然听见对阵者中批评了自己,就立即愤怒起来。因此,在这些媒体及网络舆论中,罗姆尼令中国人十分厌恶。

一些亲共的专家学者,也出来发表批驳罗姆尼的观点,增强了人们的厌恶情绪。例如,经济学家张五常发表文章说,"我跟进了人民币的发展三十多年,看不到北京的央行有刻意欺骗的行为"。他问,"为什么这些年美国的政治人物屡次施压要人民币升值呢?答案是他们有利益团体需要维护,而这些团体一般不是失业的人--他们要的是自己的产品可以加价"。

"美国对华政策并'不敢'差到哪里"

除了愤怒之外,中国媒体还喜欢通过美国大选反证自己的强大。张五常就在文章中煽动性地说,"从潜力的角度衡量,今天老外见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果北京能大事改进教育制度,那么凭着上苍赐予的基因与传统的文化,假以时日,在国际的相对上,中国有机会回复到汉、唐期间的优势。"

《解放军报》于10月24日发表的评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章认为,不管竞选之时的话语如何强硬,都是"不负责任的言论"。"无论奥巴马和罗姆尼谁能问鼎白宫,从中美关系的权重而言,美国对华政策并'不敢'差到哪里;从关系复杂性来看,美国对华的亲密和放松程度也很难好到哪里。"

新华网搜集了国际媒体对于罗姆尼言论的种种批评,引用或撰写若干情绪化的句子,诸如"不屑一顾美政客反华叫嚣"、 "我大中华不生产,你们穿啥吃啥"等等。然而,这组文章的结论,是罗姆尼"秀强硬"终将食言,"无畏而不明智的承诺常常使承诺者落入信誉和颜面的陷阱";"20年来的很多时候,总统候选人都在竞选路上抨击中国,且一旦上任就采取强硬路线,结果却发现全球贸易和热点都要求与中国打交道"。

"未来力量"期待奥巴马

正如前述沈丁立教授的文章中所提及的那样,奥巴马政府让北京政府恼火的地方,在于它对经济之外的气候、人权、知识产权都问题感兴趣。其实还不止于此,这四年来,奥巴马政府在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发生的"茉莉花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早已引起中国政府的警觉。而且在社会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奥巴马,以及经过六十年代民权运动洗礼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于基层社会运动、互联网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都高度重视。而这些都是中国政府"维稳"的对象,每年为此花费巨额的人力和财力。

在中国内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环保、女权、教育、新媒体社区等各种领域的社会组织依然在快速成长,被视为比中南海的权力斗争更为重要的中国未来的力量。对于这些力量来说,毫无疑问,他们希望奥巴马能继续执掌美国政权。

作者:张平

责编:洪沙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