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仍面临领土之争-土地流转是否会走向菲律宾

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邱震海2008年10月18日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中国新闻时的焦点主要有:中国收回黑瞎子岛一半主权之后,依然面临与其他国家的领土和领海争议;医疗改革新方案是否意味着市场化改革的失败?中国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权后,是否会重蹈“菲律宾模式”?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发来如下报导。

冬天的黑龙江图像来源: AP

中国终于在本周二收回了黑瞎子岛一半的主权。对此,香港《东方日报》发表文章,题为《陆上勘界代价高,海疆争议风波恶》。文章说:"中国正式从俄罗斯手中收回黑瞎子岛约一百七十多平方公里国土,中俄边界的勘界工作全部完成,但却付出了沉重代价。目前最棘手的还有中印边界勘界工作和领海的一系列争议,将考验北京当局的智慧。……此外,中国还与越南、缅甸、哈萨克斯坦等国完成了勘界工作,目前最麻烦的是与印度的勘界。六十年代双方的一场边界战争,使双方三十多年来在边界地区剑拔弩张,中印双方近年虽成立了工作组进行谈判,但双方立场差距太远,至今毫无进展,而且印度视中国为假想敌,与美国、日本不断靠拢,以此对中国进行合围之势。"

文章写道:"相比陆上边界,海疆问题更加复杂,中日之间有钓鱼岛之争,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有南沙群岛之争,中韩之间有苏岩、日向两礁之争。这些争议都有复杂的历史背景,而且还有外来势力的插手。……边界争议问题,历来是中国最敏感的政治问题,当局处理不好或者妥协退让太多,往往会激起国内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惹下一身骂名。但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它们就像悬在中国人头上的达摩克斯剑,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危机,甚至是突如其来的战争。"

在中国国内局势方面,中国政府本周公布了医疗改革新方案的咨询文件。《明报》的报道称:"这份文件宣告了20年前开始的内地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大逆转”,明显借鉴了英国的医疗模式。"。报道写道:"文件强调,要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办医原则,确立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筹资,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分担费用。基本医保范围,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
内地过去20年市场化的医改,没有带来医疗事业发展,却导致了民众看病难和看病贵。早有专家指出,刺激社会消费,首要搬走压在民众开支上的医疗、教育、住房这“三座大山”。医改谘询文件在此时推出,亦有为当局刺激内需的宏调新思维护航之意。"

另外,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权的方向。《苹果日报》发表署名"张华"的文章,题目是《农村土改会令中国走菲律宾之路?》文章写道:"内地很多农业专家、部份左派学者近日纷纷警告,实施土地“私有化”之后,商业资本会涌入农村,基层官员缺乏制衡,官商勾结会更严重,并购农民土地的情况加剧。……这种忧虑有其道理,不一定是反对改革的死硬派的危言耸听。不过,“私有化、农民失去土地、动乱”,只是其中一个可能发展,并没有必然性,关键还是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

文章接着写道:"有权支配土地后,农民是否一定因蝇头小利而卖出土地?笔者上星期接触过几位河南、四川等地的农民,绝大部份人表示他们不会卖地,最多只会租出去,因为土地是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在内陆地区的农民中,这种传统想法相当普遍,土地是他们命根子,也是最后的生存工具。事实上,城市居民可以自由买卖住房后,也没出现大量居民卖房求财的情况,凭甚麽就说农民会这样做呢?因此,增加农地流转后,若非被威迫,相信农民也不会大规模卖地。……由是观之,在新土改中,最重要还是限制政府的征地权力,确保农民在完全自愿之下出售土地,从而建立一个农村土地自由交易的市场。只有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才能避免农村圈地运动,而只要改革得法,不仅不会发生动乱,还会释放大量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农地使用效率,令农民增加财富之馀,更会带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推动力,其里程碑意义,绝不下于当年的“改革开放”。"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