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夏 毕业生找工作进入闷热状态
2005年7月15日今年中国高校共有超过300万应届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两成。中国的经济虽然发展迅速,却无法创造与毕业学生数量相当的就业岗位,造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局面。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去年中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也就是在毕业后半年内能够找到工作的占73%。教育部希望今年能够达到同样的水平。
换句话说,中国今年将有70-80万名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姚玉群教授分析说:“情况严重不严重很难判断。绝对的数量是比较大,因为中国大学招生的规模扩大了很多。”
自从十年前中国高等教育施行自费制度取消分配制度以来,各高校扩大了招生数量。现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据统计,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左右,但是就业率的增长只有百分之一。中国的就业市场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此外,随着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又有很多劳动力被释放到市场上。而中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已经达到了2400万,这还不包括农村的一亿5000万农村剩余人口。姚玉群教授说: “比较大的问题是现在大学招生的规模很大,最近几年增加了三、四倍。很多学生现在找不到工作就去读研究生。很会有些人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自己创业。”
余教授所谓的创业不是指开公司,而是自谋出路做些小买卖。中国媒体经常有报道说毕业大学生卖鸡蛋或卖猪肉。有些地方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只有去福利局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还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纷纷选择出国留学深造的道路,可是到头来,被称为海归派的出国留学生学成回国后还是一样待业,海龟变成了海带。中国政府在用人制度市场化之后,为了避免应届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在家待岗,采取了各种鼓励措施。
上海市人事局副局长毛大立说: “我们有些留学人员的创业园区。我们非常鼓励留学回国人员,一是自己创业,一是去打工,找一份工作。各个园区有园区的优惠政策,在资金方面,税收政策方面,甚至在注册公司的优惠条件方面。”
但是,创业需要起始资本。而留学生经过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往往将家里所有积蓄都耗尽。而中国宏观经济旨在软着陆,所以银行借贷条件更加苛刻。很多专家认为,和闲置的农业人口相比,失业的知识分子将构成对中国社会的威胁。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乎所有大规模的社会动荡都是由不满的知识分子担纲的。
德国路德维希港大学东亚学院的鲁道夫博士表示: “对中国的当权派来说,如果失业的知识分子与人民,例如农民阶层,联合起来,组织起来,甚至行动起来,将会出现一个危险的局面。当权派通过逮捕异议人士的律师或者学者,防止出现这一局面。”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