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野心巨大 难度不小
2016年12月1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北京当局制订的一份雄心勃勃的规划,旨在让中国经济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创新型制造企业将在今后数年内获得中国当局的大力扶持。研究者认为,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借鉴了德国的"工业4.0"以及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关键都在于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升级本国落后的制造业,来加强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报告还强调,尽管这份规划的野心不小,但是面临的困难同样巨大。研究者认为,一小部分中国企业确实有可能通过该战略成功地提高生产力,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领军者;但是,中国经济整体技术升级的目标却很难实现。报告指出,政策重点与工业实际需求不匹配、固定僵化的量化目标、低效的资金分配、地方政府一拥而上造成的投资过剩,这些都将影响该战略的最终效果。
研究者还指出,尽管中国当局提出该战略的一大初衷就是应对长期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但是当前经济趋冷也会对"中国制造2025"造成不利影响。报告称,该战略所追求的产业升级可能造成低端劳动力失业,同时,中国的教育系统现在还没有能力培养出大量可以适应高端智能制造业的人才。因此,研究者认为,至少在计划的时间框架内,中国无法实现让其整个制造业全面升级的宏大目标。
西方科技领先优势将受挑战
同时,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学者也警告西方政界及经济界切勿骄傲自满,毕竟,"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精心制订的战略性产业政策,将迅速提升一些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并且有选择地让一些最为关键的行业适应未来的竞争与挑战。研究者指出,"中国制造2025"将是对当今发达国家经济的有力挑战,欧美政界以及经济界的决策者必须就此作出同样"睿智的回应"。
报告指出,从长期来看,这一战略的一大目标就是在高端产业中让中国技术取代外国技术,并且提高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斥资对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进行扶持,同时对这些行业的外国企业设置种种壁垒。
研究者在报告中还提到了近期中资企业在西方国家大举收购的浪潮,指出这其实也是由国家在背后推动的行为,目的是获取关键技术、实现大规模的技术转让。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学者认为,中国希望籍此来控制全球产业链中最具长期利益的部分,因此将进一步威胁发达国家目前的科技领先优势。
安永审计事务所德语区中国业务部门负责人孙轶此前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也透露,目前中资企业在欧洲的收购案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针对工业4.0或其他高尖技术;同时,就她在实际工作中所了解,中资企业目前的海外收购浪潮,背后确实有中国政府的框架性扶持。
欧盟应抓住机遇同中国谈判双边经贸关系
报告还指出,短期内,欧美国家的政府以及企业能够同中国在该战略上进行合作,形成双赢局面,但是长期来看,中国政府正在有意识地扭曲市场,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让中国技术取代外国技术的远期目标。报告的第一作者龙信鑫(Jost Wübbeke)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从长期来看,这必然对欧洲经济构成持续显著的风险。但在几十年的大跨度上考虑问题并非企业的任务,因此我们学者有责任向政界以及经济界进行相应的提醒。"
研究者建议欧洲的高科技行业需要避免单向对华的技术转让,在中国进行研发工作也必须要十分小心。报告还呼吁欧洲政界加强投资审核,应对中国政府力推的中资海外收购;并且运用WTO框架调查中国当局的做法是否合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学者还指出,如果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逐渐走向贸易保护主义策略,中国与欧洲将相互需要对方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来维持全球贸易的开放,这将会是欧洲政界与中国重新谈判双边经贸关系的绝佳契机。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