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对朝鲜的政策正在发生转变?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7月15日

朝鲜上周向外界披露,朝鲜通过核燃料再加工获取制造核武器的钚元素,此事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中国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委派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出使朝鲜与金正日会谈。如此看来,中国政府似乎正在改变对朝鲜问题的低调立场。

朝鲜党政军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图像来源: AP

据中国和朝鲜媒体报道,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出使朝鲜,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谈,并转交胡锦涛的一封亲笔信。分析家们认为,这传达了一个信号,即北京正在对平壤的顽固不化失去耐心。而中国政府将在对朝鲜政策上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柏林的德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乌姆巴赫博士认为,这一举动可以看作是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一个转变。他认为,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将比过去更为积极。原因有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压力。美日一直对中国的对朝政策不满,认为中国作为新兴起的大国和本地区唯一能对朝鲜真正施加压力的国家,没有在朝核危机问题上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而由于同美国的谈判毫无进展,中国本身也对朝鲜不满。

乌姆巴赫博士认为,促成这一转变的除了外部环境的压力和事态的发展,还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内部的权力较量。他说:“中国政府领导层内部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并不统一,下一步将采取何种具体的策略还很难说。传统上,对外政策属于江泽民的职权范围,他也借此维护自己在党内的地位。但自从‘非典’危机后,中国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新领导人努力在各方面树立自己的施政特点,对朝政策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点。”

据朝鲜通讯社报道,戴秉国同金正日进行了会谈,就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但没有透露会谈的细节。乌姆巴赫博士认为,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是有限度的,不会象五六十年代那样大。但由于中国是朝鲜粮食和能源的供应者,这对朝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通过经济方面的压力和更积极的外交手段,中国对平壤还是能够施加一定的影响。

但是正象涉及朝鲜的许多问题一样,中国对朝政策新动态的影响和效果如何,目前还很难预测。可以肯定的是,这代表了中国和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