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年轻人关注美国竞选 奥巴马更受青睐

严严2008年6月2日

本周,德国金融时报驻北京的一位女记者克里斯蒂纳•屈勒在她的一篇报道中表示:美国大选中民主党的两位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的电视选战不仅在美国媒体成为焦点,而且在对竞选一词陌生的中国,网络上两位候选人的中国支持者们也“斗争激烈”。中美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却持有不同观点。

谁来开创历史先河?图像来源: AP GraphicsBank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很清楚,他的立场是跟中国政府一样保持中立。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如果抛开其它因素,单从个人角度出发,我选阿尔·戈尔。可是很可惜他没有参加竞选,所以目前的三位候选人我谁都不选。”

相比之下,中国的网民们似乎更倾向于直白的表达。女记者克里斯蒂纳·屈勒在报道中摘抄了中文博客中的几段文字。其中Kimicash就在自己的博文中写道:“我支持奥巴马,因为他是黑人,我最痛恨种族歧视。”

在中国支持奥巴马的不仅有普通百姓,还有整天与西方媒体打交道的中国记者。香港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也在其博客中也表达了自己对大选的看法:“我这个局外人对奥巴马心存好感,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一种新美国人。他尽管是肯尼亚父亲和美国白人母亲的混血儿,人们还是把他归在黑人一类,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奥马巴从来没有拿自己的肤色来做竞选文章,他认为自己代表的就是美国人—不分种族、肤色的美国人。”

一些对政治敏感,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热衷的中国人在网上称,“美国大选的结果将会影响整个世界。” 实际上,在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看来,中国人更关心的是对竞选过程中党派间争论的完全公开化表现出的好奇。克里斯蒂纳·屈勒在文章中写道:“对于竞选,中国人是陌生的。因为中共选举领导人的过程中,普通人是被关在大门之外的,民众知道的只是选举的结果--谁当选了。”

候选人开创历史

金灿荣教授认为,奥巴马和希拉里创造了历史,他说:“从美国大选的历史看,它是一个以白人男性为领导者主体的社会。现在能够让一个白人女性和一个有一半非洲血统的美国人在政治地位上这么突出,本身就开了历史先河。”

事实上,八、九十年代美国大选就已经非常吸引国人眼球,而且不亚于今天。当时在中国媒体、报刊上可以大篇幅的看到有关美国大选前后的报道。现在,关于美国大选的报道反而没有过去那么多。有些外国媒体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金灿荣说:“中国经济的强大,导致中国人也开始有了自信。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那么需要美国。反倒是,美国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更依赖中国。当然,前提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要捣乱,另外就是中美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

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与日俱增,例如反恐。金灿荣说:“美国只要一天是世界老大,他就受到恐怖组织的威胁。还有在伊朗、巴基斯坦等问题上美国都要找中国帮忙。”从气候变化到金融稳定每件大事似乎都与中国保持紧密地关系,自911以后,中美关系结构发生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话题不热

在美国媒体中,中国制造与美国贸易赤字,中国在对达尔富尔上的问题,以及不久前的西藏骚乱事件都是媒体批评的重点。希拉里作为唯一一位女性候选人,她在大选演说中,不只对“中国出现的问题”表态,还决定要针对此问题制定一项特殊的对华政策。

奥巴马虽然也会谈及中国的人权和环境问题,但很少公开表达自己在这些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金灿荣表示:“批评和指责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通病。在大众民主参与投票的总统竞选中,通过批评别的国家来获取所在国家选民的选票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再加上中国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也是非白人国家,这些都使得中国成为了现代民主国家抨击的对象。”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