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藏家”--乌力•希克(Uli Sigg)

2006年8月11日

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收藏最多的瑞士人乌力•希克认为,现代艺术品的价格增长极快。许多重要作品被西方外交官,商人及收藏家收购后转往国外。因此,即便是中国政府现在想筹划一个中国现代艺术品收藏,也很难找到好的作品了。

希克的收藏品图像来源: PRÜSS & OCHS GALLERY BERLIN

1979年,邓小平发起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中国的艺术领域开始迅速复兴,并很快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一些艺术家有意识地对中国艺术的民族特性进行反思,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技巧和表现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特别是在一些前卫艺术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过去几十年文化经济变革的痕迹。

荣格传媒集团董事会副主席瑞士人乌力·希克,从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关注中国及其文化,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乌力·希克在接受本台记者米切尔·梅克采访时表示:“我历来要求自己,不仅仅从商人的角度去了解中国的现实。”

七十年代末,乌力·希克在中国建立了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当年33岁的乌力·希克是辛德勒电梯公司的驻华代表。当时毛泽东去世刚刚三年,中国正在谨慎地向西方打开门户。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他已然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了,而且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九十年代中期乌力·希克被委任为瑞士驻中国的大使。他说:

“即便是作为外交官,我也试图从其他的角度去了解中国。我尝试以第三只眼睛-也就是现代艺术的角度,去了解中国。对于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去理解艺术家所反映的中国。”

乌力·希克收藏了大约一千二百件来自200多个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999年在塞曼主持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由于他的大力推荐,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得以首次大规模在国际艺术舞台上集体亮相,使中国艺术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乌力·希克还说"在我的收藏经历中,认识艺术家并与其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作品的意义要通过与艺术家亲自交流才能了解。在中国的十多年里,我走遍各地,拜访过1000多个艺术家,这是我收藏过程中的一个法宝,也是我与其他艺术收藏家相比的优势所在。当然,钱和实力也是重要的因素。我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比现有的画廊和经纪人都要早,那时还没有成熟的画廊可以给我参考。现在我则是一年六到八次来往中国,继续搜寻和收藏艺术品。"

乌力·希克还说,在最初的收藏经历中有时也充满了冒险,他通常要带着翻译和保镖。更何况,有些不肯俯首听命于共产党教条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是被禁止拿出来给人看的。好在,他就任瑞士驻华大使时,这种状况已有所好转。

乌力·希克说,中国正在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的自由化,艺术领域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希克说,尽管存在官方对艺术的审查和限制,以及对人权的践踏。但是中国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出了多姿多彩的,独立的艺术圈。而这一艺术圈在他本人的收藏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说:

“这些作品首先反映的是文革的动荡时期,紧接着艺术家们又将社会转型作为创作的主题。后来1989年天安门广场事件后,艺术家们开始回避社会主题,而开始将侧重面放在自我,日常生活等等方面。九十年代中国消费主义席卷中国,艺术家的主题就更多的侧重于财富,金钱和消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