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有望在三五年内实现双重国籍

德国之声中文网编辑部2005年3月27日

在中国刚刚结束的政协会议上,民建中央在提交党派提案时,建议承认双重国籍。北京思源社会研究中心总裁曹思源也一向力主双国籍法,以下是德国之声广播部中文组对曹思源的电话采访。

柏林的中国人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您去年访问欧洲时曾经想搞一个征集华人签名争取立双重国籍法的活动。现在政协的建议和您的四处奔波有关系吗?

曹:我想是有关系的。我很早就提出,双重国籍对国家对人民都是有好处的。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现在对这个问题有共同认识。参加共同呼吁的人越来越多了。

德国之声:为什么您对双重国籍情有独钟呢?

曹:哈哈!因为我对国家的命运情有独钟。我对中国怎么更好地发挥华夏英才的作用十分焦虑。要想尽办法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措施之一就是实行双重国籍的制度。在这方面我重点想谈四个问题:

第一,双重国籍制度是世界潮流所向。据我研究,全世界24%的国家禁止双重国籍。也就是说76%的国家以不同形式承认双重国籍。

第二,相反的观点是,搞双重国籍就是倒退,还会损害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49年决定不承认双重国籍。现在55年过去了,我们需要修改这点。怎么叫倒退呢?双重国籍的需求是一种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世界向文明方向发展的需要。是一个进步而不是倒退。

第三,中华英才有很多对人类的科技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使我们的海外英才回国效劳有很大的顾虑和障碍。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个科学家中有两个是双重国籍的科学家。这样的科学家获得的荣誉由两个国家分享。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持中国国籍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我们有的只是美籍华人科学家。反对者说,不能因为一个群体的利益来修改法律,好象双重国籍只是为了海外华人,这个看法逻辑上是非常荒唐的,因为除了宪法和一些普遍性法律外,绝大多数法律的调整对象都是一部分人,比如我们提高教师的地位,教师在全中国不占50%以上,教师的地位,儿童的地位,等等等等,如果你对这些人群的利益都不予考虑,都说是少数的,那么全体人民的利益又何在呢?

第四,双重国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愿意保留中国国籍的移民得以保留中国国籍,他们的儿子也可以是双重国籍,他们的孙子也可以是双重国籍。他们时刻关心祖国的命运,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

德国之声:实行双重国籍会不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动作,需要修改宪法呢?

曹:不一定要修改宪法。因为我们的宪法对国籍问题没有具体规定。不承认双重国籍只是体现在国籍法里面,这是我们中国国内的一部单行法律。现在有两个办法,一是修改国籍法,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把这样一个原则写进宪法,这样使双重国籍更加稳定。现在还有第二个办法,即采取默认的方式,你加入了外国的国籍,只要你不放弃中国的国籍,我就默认,通过默认,然后修改法律,然后修改宪法。这是修改双重国籍的三部曲。

德国之声:您估计从提出建议到真正实施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曹:我看是三、五年足够了。这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老实说,这只损害那些红眼病的人的利益:我出国都出不了,你出了国,还要拿双重国籍。我跟一些朋友交谈,他们就是这样说的。但是人家拿了双重国籍对我们在国内的人又有什么坏处呢?没有任何坏处。(张丹红)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