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期刊涉维族强制抽血争议 牛津大学出版社不再刊登

德闻 《卫报》等
2025年7月17日

中国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法医科学研究》有多篇论文包含维吾尔受试者,引发研究伦理争议。国际学界人士质疑,这些维吾尔人可能并非出于自由意愿、同意其DNA样本被用于研究之中。

图为乌鲁木齐第三看守所。(资料照)
2022年,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发布“新疆人权报告”,称中国在新疆对维吾尔人及其他少数群体实施酷刑的指控“可信”,且可能构成“反人类罪”。图像来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卫报》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UP)从明年起不再发表中国的《法医科学研究》期刊(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 FSR)的内容。

牛津大学出版社拒绝说明为什么跟该期刊终止关系。不过,《法医科学研究》过去几年曾刊登多项争议研究,遭质疑对新疆维吾尔人“强制抽血取样”,不符合国际研究伦理標准。

《法医科学研究》是由中国司法部主管、中国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英语季刊。2023年,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工程学者莫罗(Yves Moreau)首先针对牛津大学出版社跟《法医科学研究》的关系提出疑虑。

国际学界人士质疑,考虑到新疆的现况,这些维吾尔人可能并非出于自由意愿、同意其DNA样本被用于研究之中;更甚者,这类研究可能还会反过来加强对维吾尔人的大规模监控

其中一项争议研究发表于2020年,主要作者的背景跟新疆警察学院有关。该论文分析了264位居住于乌鲁木齐的维吾尔人血液样本,并声称已取得受试者的同意。面对外界质疑研究伦理问题,牛津大学出版社去年提出了“疑虑声明”,但并未撤下该论文。

另有两篇《法医科学研究》的论文也卷入类似伦理争议,自2023年起陆续被牛津大学出版社撤文。

《法医科学研究》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官网页面上发声明,宣布未来将改由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科爱”(KeAi)发表。

声明写道:“此一转变来自于审慎的思考和务实的需要,一部分是因为我们都有志于促使这份刊物壮大发展,并提升全球影响力……我们也相信它很快就会跻身国际学术出版界的领头之位。”

根据“人权观察”等国际人权组织,中国政府透过强迫劳动高压监控等做法打压维吾尔人,且至少有上百万人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关在“再教育营”。国际学界近年也关注涉及维吾尔人的争议研究。

新疆“再教育营” 外泄文件揭露关押原因

04:4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2022年,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发表《新疆人权报告》,指控中国政府在新疆的政策可能构成“反人类罪”。

中国政府一贯否认新疆存在人权侵害事件,声称没有“再教育营”,只有“职业训练所”,目的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