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梦”和外交关系中的阴阳

2014年3月25日

前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3月24日在《每日镜报》上发表题为“中国梦”的文章,呈现了一个正处于第二次深远改革进程中的中国。

Sicherheitskameras - Tiananmen Platz in Peking
图像来源: Reuters/Kim Kyung-Hoon

(德国之声中文网)"对于中国而言,欧盟--特别是作为欧洲最强经济体的德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欧洲对于中国的态度却徘徊在恐惧和惊叹之间",2007-2013年间的德国驻华大使、现任宝马基金会总裁的施明贤在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作者随即表示,恐惧是没有根据的。他提问到:"当这一届新中国政府将'中国梦'称为政治目标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作者写道,习近平掌权一年以来,中国新政府的政策重点瑕瑜互见。

"新政府一方面明确要继续改革开放政策,宣布了深入的改革措施--既在经济和环境领域,同时也包括社会政策中的一些关键领域;另一方面,中国内部的互联网管制更严了、对于异议人士的施压更强了。与此同时,中国在邻国面前--尤其是与日本在就东中国海上的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主权争议问题上,展示出了决心,一种让许多人感到具有威胁性的决心。"

当下的中国

文章随后用10个小标题分析当下的中国,分别是"担忧经济回落"、"上一代的改革成果岌岌可危"、"政府试图审查网络异议"、"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心任务"、"要抵制腐败,中国必须继续法治国家进程"、"政治改革进展相对缓慢"、"民众要求从经济增长中分得一杯羹"、"追逐利益而非追逐霸权"、"中日间的和解似乎不可能"、"(中国将)德、法作为和解的榜样"。

很多中国的老百姓有着更具体的梦想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结尾部分,文章写道:"中国梦从这里开始:中国要回到其19世纪时的地位;中国要其社会稳定、尽可能多的人生活富裕;中国要得到外界的尊重。中国再不想受其他强国摆布,自决这一目标高于其他任何目标。

"欧洲不用对实现中国梦感到忧虑,更无需恐惧。欧洲应企盼,一个强大的中国作为21世纪的新大国,积极地为迎接全球性挑战做出贡献。欧洲应在这一进程陪同中国一起前行。"

"俄、中在未来也将爱恨交织"

《新苏黎世报》周二发表了一篇上海交大政治学教授论述俄中关系的署名文章。文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将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盟--当然是抱着一种"爱恨交织"的情绪。

文章在开头写道,在中国官方声音中,亲俄论调占了主导地位。公众舆论似乎一致,然而实际上中国决策者们对于克里米亚危机的考量复杂而互相矛盾

文章分析道,俄罗斯并没有完全被孤立。乌克兰是中国重要的武器供应国,而如果基辅政府向欧盟靠拢,就必定要按照欧盟规定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中国目前的三大武器供应国(以色列、俄罗斯、乌克兰)就只剩下两个。而普京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公开向中国致谢也并非没有道理,中国在危机期间小心地对俄示好,同时普京也要表明自己在国际上并未被孤立。

中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不过两国间贸易近年来迅速增长图像来源: Reuters

中俄的"阴"与"阳"

"毫无疑问,中国和俄罗斯将会走得更近,这既源于两国新的能源生意,也源于双方共同的民族主义威权国家的统治理念。"

"目前中国在组建其外交政策方面尚处于一个学习阶段。……中国对俄罗斯爱恨交织,就像中国古代象徵着能量循环的阴和阳一样。目前事情表现出来的是阳的一面--只要普京还在掌权,只要中国还需要俄罗斯的石油。"

摘编:万方

责编:石涛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