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chi1107 China Afrika Weltbank

石涛2008年7月11日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关系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举办非洲年,更是为中非关系设立新的里程碑。这些年来,中国与非洲在贸易,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合作。在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许多西方国家也对中国“轻人权,重经济”的非洲战略提出批评。但是,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在非洲的投入对于消除当地贫困现象起到重要作用。

东边不亮西边亮图像来源: AP

世界银行公布了这份报告名为"建造桥梁-中国成为撒哈拉南部地区日益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者"。报告指出,作为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撒哈拉南部国家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非洲电力供应和通电家庭户数都只有南亚的一半,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相比更是只有三分之一。电力供应不稳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在非洲地区,因为停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到工业产值的6%,而在中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相应比例不到1%。在交通方面,非洲的陆路运输成本是美国的三到四倍,而重要交通走廊的运输时间则是亚洲同样距离的两到三倍。非洲的基础设施落后,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而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投资则从很大的程度上填补这一空白。2001年到2003年,中国年均对非洲投资还不到10亿美元,而2006年到07年,这一数字已经猛增至60亿美元。德国波鸿大学东亚问题研究所辜学武教授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意义重大,犹如开启"非洲第二次解放"的进程。

"我的感觉是,中国正在'第二次解放非洲',也许中国自身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效果正是如此。因为非洲殖民主义的中心在于政治和经济的依赖性。而中国以这么大的力度进军非洲经济领域,给了非洲一个新的选择机会,也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你西方不给我的东西,我就到东方去找,反过来,如果中国要是刁难我,我可以到西方去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并不亚于非洲的非殖民运动。"

世界银行的报告中还指出,中国在投资非洲时着重与能源经贸有关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电力,机场,铁路等,而西方国家在非洲则主要投资一些公共领域,比如公共卫生,社会福利项目。这是否以为着,西方指责中国在非洲发展"轻人权,重经济",在某些程度上也不无道理呢?波鸿大学辜学武教授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看法。"我认为这样的指责有问题。问题在于,为什么基础建设的价值一定比公共项目低呢?比如,机场,高速公路,自来水厂,难道是非洲不需要的吗?所以我认为在对中国作评价的时候,首先要看非洲需要什么。非洲目前对中国乃至印度的战略非常明确,就是'能源换基建'。基础建设为什么是'基础'?就因为没有基础建设,其它领域的进步都免谈。因此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指责未免太片面。"

片面的指责也许还不止于此。西方通讯社在报道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时,往往提到中国在非洲危机地区苏丹的投资。由于达尔富尔危机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因此苏丹政府在国际社会受到巨大压力,而前往那里投资的中国也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和印度在非洲投资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倾向于产油地区,其中就包括苏丹。辜学武教授认为,在苏丹问题上批评中国而忽略印度是冷战思维的表现,印度人去你就不批评,中国人去就批评,本质上还是以意识形态的观点来看待其它国家在世界上的所做所为。"

尽管中国的非洲战略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肯定,但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一些负面新闻也不时见诸媒体。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工人待遇,产品质量以及对当地工业的冲击等方面。南非纺织业就曾经因为不堪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而爆发抗议浪潮。辜学武教授评论道: "中国当然必须要引起警觉的是,自己在非洲的一些行为是否会引起反感。比如企业不重视劳工待遇,高傲的大中华民族主义等。"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