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汽车产业新政策优惠外国大公司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2日

本周二,中国政府公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战略目标。中国政府希望,该行业中出现一种明晰的只活跃有少数较大企业的格局,让汽车产业的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如果想在中国生产汽车,外国公司不得独资而只能同当地企业合资联合生产,合资企业中,控股权在中国一方。

大众的高尔夫车型深受欢迎图像来源: AP

负责这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了两年的时间,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份文件的草案要比现在公布的苛刻的多。原始文件里有让外国公司担心的条款,如从2010年开始,50%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必须有一半产自中国。因外国在华企业的抗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正版里删去了这一条款。

即便是没有明文写进文件,外国在华汽车公司仍然担心最终有无文字其实一样的局面,因为“政策”文件毫不隐讳地宣称,中国决心在2010年前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此外,现行关税制度将作出进一步的调整,目的是加重汽车进口的难度。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让外国企业在华的旗舰如大众、宝马、雪铁龙、通用汽车以及丰田公司吃了一粒安心丸。为了让汽车产业不支离破碎,形成有序的整体局面,中国政府要求任何一个项目的投资额不得低于15亿人民币(1亿5000万欧元)。如果是创建新厂,投资额只有超过两亿的项目才能提交到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如果是生产4汽缸汽车,每年的产量不得低于5万辆,6汽缸不得低于3万辆,大型载重卡车1万辆。这一条款显然有利于外国大企业。

中国的汽车销售量过去4年里增长了3倍,目前,增长速度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然而,该产业当中也挤进许多不知名的公司,它们生产中低档产品,让大众和通用这样的名家受到排挤的威胁。虽然,现在出了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但从小企业那里传来的危险信号仍然让名牌不安。外国公司产品中只有生产高档车型类仍然可以独享安全感。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