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在暗箱中揭开面纱?

2013年10月1日

济南中院的微博在今年夏天着实地火了一把,现在中国各法院纷纷开设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然而此举是否真的意味着中国司法改革的进步?

A man walks in front of the engraved wall depicting a Chinese character that means "law" inside the Hefei City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where a murder trial of Gu Kailai, wife of disgraced Chinese politician Bo Xilai, takes place Thursday Aug. 9, 2012 in Hefei, Anhui Province, China. The court heard in the one-day trial that Gu got British businessman Neil Heywood drunk and fed poison to him. (Foto:Eugene Hoshiko/AP/dapd)
图像来源: dapd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千家法院开设了微博账户。上周,中国中部的一家法院在微博上详细地报道了一起杀人案,并以一张犯人戴手铐签字认罪的照片告终;中国西南一家法院今年在5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39件案例的审理详情;针对此前吵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强奸案,位于北京的审理法院在网上举行了罕见的互动问答环节;然而这些都没有薄熙来一案中济南中院的微博"现场直播"令人惊讶。

中国法院开始在网上公布一些信息,试图树立起公开、透明的形象。对此,中国的法律学者和律师们持积极态度,但同时也表示,这可能更多的是种政治宣传,而非真正的公开透明。法庭旁听的人员仍然受严格控制,而在通过社交媒体对外发布信息时,法院可以轻松地过滤掉敏感信息。而律师们则不允许公开在网上谈论他们处理的案件。

"如果他们是真心的(希望公开透明),为什么不公开诉讼案件表,通过先到先得庭审席位的原则向所有公众公开庭审呢?上海律师吴鹏斌(音)说。"为什么要麻烦地选择微博呢?"

法学专家也认为,这些改变并非朝着司法独立进步,中国共产党仍然牢牢控制着中国法院。"如果司法大门敞开,那将是革命性的。那么司法不公将无处可藏,然而腐败和权力因为担心罪恶被揭露,将会阻拦这一进程,"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教授何斌称。

有中国特色的诉讼

依据中国法律,不涉及国家安全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的案件应该向公众开放。然而在现实中,不但公众看不到法院的诉讼文件,有时就连当事人及其律师也看不到。

旁听高级别案件庭审的公众受到严格控制。法院将庭审席分配给"值得信任"的人,并以座席有限为由拒绝记者和市民的旁听要求。

中国法院的不透明和不独立已经严重损害了其在中国民众心中的信誉。而中国官员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其中一个不满的标志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年度工作报告令人尴尬地在上届全国人大上得到了破纪录数量的反对票和弃权票。

中国最高法院院长周强要求法官和地方法院官员学习使用新媒体图像来源: Reuters

法学教授何斌称,新一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目前处于改善法院声誉的压力之下,并且已经找到促进公开性的突破口,而新浪微博在薄案审理中的反响尤其好。"公开是公正的前提",何斌说。"此举得到了法律界和公众一致的欢迎。"

各级法院纷纷开始"织围脖"

中国官媒报道,周强要求高级法官和地方法院的媒体官员学习使用新媒体,并称法院(微博)不应该仅仅发布及时消息,也应该在网上答疑解问。截至今年9月,中国各级法院已经在新浪微博上开设了955个用户账户。

在中国西南的广西省,梧州市中区法院一个三人团队自今年5月起已经在新浪微博上公布了39份庭审的内容,其中涉及的案件包括医疗债务纠纷、离婚和无法偿清债务。团队领导称,

主审法官依据案件"是否能够提供符合公众利益的经验教训",来决定哪件案件可以公示。

梧州法院微博目前仅有5600名粉丝,相对于大名鼎鼎的济南中院(57万粉丝)相对默默无闻。北京法院微博有47万粉丝,该账户此前发布了一名男子当街将2岁女童摔死的消息,以及一名商人被指控贿赂前铁道部部长刘铁军的审判。而李天一案更是破例地举行了网上问答环节。

官媒赞声一片

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官媒欢呼雀跃。上周五,人民日报称赞其为贴近民心的、新的"回应型司法"。"法庭审判正在清晰地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步入一个开放、灵敏的民主讨论模式",人民日报的社论说,"回应型司法原则是法律和民主法律的要求"。

薄案审理中,济南中院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庭审的相关内容,其中也包括谷开来的证词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Mark Ralston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授李轩说,他欢迎任何程度的开放。"选择性开放也比不开放好",他说。"这给予了公众知情权,有助于保障舆论监督。我们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将会改变思维,普及至所有案件。"

不过李轩也提到了最近最高法院禁止律师使用自己的微博分享诉讼内容一事。 "法院可以在微博上分享内容,却不允许律师这样做,这是矛盾的",他说。"我们担心,法院只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公开案件",同时他补充法院可以在微博上过滤审查具体的诉讼细节。

表面的公开?

在薄熙来案的审理中,济南中院在微博上发布了几近及时的消息,其中也包括诉讼的很多具体内容、视频、关键证词的音频和会场的照片。

尽管如此,发布的信息经过了法院工作人员的精心筛选,以避免更广泛的政治影响,其中包括一段被先发布到微博但随后被删除的内容--薄熙来在处置王立军时得到"上级六条指示"。另外,据来自诉讼内部的消息称,微博在薄的判决公告中也没有提到,薄熙来在法院判他腐败指控成立判处终身监禁时,大声抗议不公。

批评者称,在这样一起结果早已内定的案件中,法院表面的公开只是为这一政治案件提供合法性。"整个案件都是在暗箱操作",人权律师浦志强说。"发几条微博怎么就能代表司法公开了?"

来源:法新社 编译:万方

责编:苗子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