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秩序

2007年9月11日

如何应对中国的挑战,西方迄今没有答案。大西洋两岸的对话政策也基本上没有协调。美国与欧洲应当共同努力使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吗?价值观上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会成为西方与中国合作的障碍呢?9月6日、7日,德国伯尔基金会召开有关西方对华政策的研讨会。会议组织者也邀请了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从中国的角度谈对欧美的关系。德国之声记者在会议期间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的宋新宁教授。

欧、美、中关系恰似三国演义图像来源: AP Graphics/DW

德国之声:宋先生您好!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国和欧洲之间产生了分歧,那时候中国和欧洲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蜜月期,现在中欧关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答:现在中欧关系应该说是竞争中的合作。我们看到2006年中欧在处理双边关系上都越来越务实,不再去讨论一个比较虚的层面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而是讨论中欧之间到底能干什么。如果我们来看2006年中欧赫尔辛基峰会,这次的联合公报大概是历史上最长的,36段,里面涉及30几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中欧之间在什么问题上应该怎么做。很实际,很务实。有人说是蜜月过去了,进入正常的婚姻生活。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个好事。也就是说中欧关系实际上走向正常。

德国之声: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概括成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吗?

答:中美之间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之后,就是竞争合作。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中美之间按照大家都比较认可的一个说法,是非敌非友,没什么特别关系。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大国关系。中欧之间呢,零三、零四年好像是要有点儿什么特别,后来大家意识到也没什么特别。

德国之声:中国和欧洲之间不只存在经济上的竞争关系,特别是能源领域,在政治上也有竞争,这种竞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答:一个是彼此之间存在政治上的分歧,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人想学欧洲模式,其他发展中国家想学中国模式,所谓的北京共识,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一种竞争。欧洲有些人对此并不高兴。他们希望更多的国家按照欧洲的模式走。

德国之声:对中国来说,美国比欧洲更重要,是这样吗?

答:对欧盟来讲,美国要比中国重要;对于中国来讲,美国也比欧盟重要。这是现实。

德国之声:中欧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呢?

答:中欧关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第三者:美国,美国因素。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中欧关系。中美之间两轮经济战略对话,中欧之间还没有。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按照美国的统计现在就已经超过中欧了。即使按照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官方统计,距离也很小。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与东亚。中国60%的贸易是和东亚国家。欧洲和美国对中国来讲很重要,但是并没有占主导。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日本和韩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会下降的。

德国之声: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欧洲对中国来说越来越不重要了呢?

答:在有些方面欧洲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所谓欧洲的发展模式,它的社会民主主义。这是最近国内一个很热门的讨论,谢韬的那篇文章。讨论中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发展道路,美国的模式是根本不可取的。这是共识。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同时对外的参照系更多还是欧洲。比如社会保障,这是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保障体制。不是要照搬欧洲,但欧洲的很多东西是可借鉴的,相关性更大。所以现在很多中国的学术机构和大学研究所花了很大力量在研究欧洲的社会保障体制,它的问题,它现在的改革,它哪些东西对中国是有利的。另外2005年中欧之间开始地区发展论坛,我们对欧洲的区域发展政策很感兴趣。因为中国面临的很大问题是地区不平衡。欧洲的有些东西是可以学的,是有用的。美国在这些方面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