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艺术家在柏林“美丽”节竞艳

德国之声中文网编辑部2005年3月21日

柏林世界文化宫今年把焦点对准美丽,将于3月到5月间举办以“关于美丽”为题的一系列文艺活动,以便从多方面来探讨美与艺术、与文化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关于美丽”的一个重点是亚洲和德国如何看亚洲,所以文化宫邀请了一批中国艺术家前来举办活动。

"美的历史"一书封面

3月17日,柏林世界文化宫以“关于美丽” (Ueber Schoenheit)为题的文艺活动系列揭开了序幕。在随后的两个月里,画展、现代艺术展、网络画廊、实验表演、音乐会、舞蹈、讲座和讨论会等将接踵而来,让美和艺术爱好者应接不暇。

因为“关于美丽”侧重的是亚洲和德国如何看亚洲,所以柏林邀请了一大批中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国的艺术家前来举办活动,其中以中国和华裔中青年艺术家为主。这些华人艺术家创意丰富,作品富有个性,很多都已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好评,所以,在“关于美丽”开幕式庆祝活动上,他们的出场便带来了小小的轰动。

比如来自山东、现住柏林的装置艺术家秦玉芬近几天来便成了德国媒体报道的一大对象。报纸、电视台等都刊登了她装设在文化宫门前大水池里名为“风中的城市”的作品照片,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好奇。这部作品用1千5百多个折叠式晾衣架构架成一个由线条组成的有十多米高的抽象式空城,有的晾衣架上还挂了一块色彩艳丽的上面绣有“美”字的中国传统式丝绸方巾。

猛然看到这样一个装置,观众都会十分惊讶。因为谁也没有想到会在这块艺术宝地上看到一大堆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家用产品晾衣架。

至于秦玉芬是如何从晾衣架上取得艺术灵感的,这一点她并不保密:“因为我们住在柏林西部,院子很大,我们把衣服都晾在那里。我们旁边住的是一位很有名的德国雕塑家。那我就想,既然他那边有他的铁的雕塑,我们这个是不是也可以成为艺术品呢?当时对艺术和非艺术的思考我化了很长时间。后来我就从晾衣架联想到琴。因为中国的古琴和筝都有一根又一根细细的琴弦,跟晾衣架有点象。这就是我的联想,我搭的第一座桥。”

秦玉芬就是这么一步步联想下去,最后创造出了现在的“空中城市”。有的观众说它很新颖、很美,有的说它很颓废,还有的说它很能引发幻想。观众反应强烈,秦玉芬对此当然十分满意,因为她追求的就是促进人们的思考,增进人们对美的探寻。

在“关于美丽”的现代艺术展里,北京一对夫妻艺术家林天苗和王功新名为“这里?还是那里?”的作品也吸引了大批观众。王功新是位录象艺术家,而夫人林天苗则是一位喜欢用线、毛发、棉花、布块等制作女人、孕妇等人体的装置艺术家,两人的艺术走向虽然完全不同,但他们首次合作创造出来的既有多个录象又有多个人体模型的大型作品很快便受到公认。

对灵感和合作,王功新的看法是这样的:“因为一个艺术家不是一件作品来一个灵感,而是一个一贯的关注,然后在间断的时候这种思想可能会呈现出来。我们这个作品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俩是以独立的艺术家来合作,所以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形成一致,达成共识。”

王功新和林天苗在此作品中不但把东西文化切割到一起,而且给人体塑像披上富有幻想和死亡色彩的衣装,他们创造出来的世界既充满艳丽和诱惑,又让人时刻感受到危险和死亡的存在。

当然,叫好的不光是上面提到的作品。其它艺术家如刘镇(音)、杨桂芬(音)等也都有令人难忘的作品。总而言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十分新颖,出人意料。它们把美与肉体、与暴力、与工业技术等结合起来,让人们对美获得新的认识和联想。而这正是“有关美丽”这一文艺项目所追求的目标。(罗丹霞)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