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大转折?
2010年6月21日中国央行刚刚公布人民币汇率弹性放宽的消息,中国政府发言人秦刚便出现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可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做出让步的消息使美国人十分振奋。而秦刚的发言无异于给他们浇了一瓢冷水:"在G20这个场合,我们认为讨论人民币货币问题是不合适的。 中国政府也将继续按照自主性建立可控性的原则,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我们反对将这一问题政治化。"
中国人认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人民币问题上给中国施加压力。美国政治家将美国与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及国内失业加剧的责任推给来自中国的产品。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中国政府人为压低人民币币值,才使中国产品获得不公正的低廉价格。
与美元脱钩指日可待?
不仅中国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指责没有根据,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茨威格(David Zweig)也有相同的看法.他指出,"在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如果美国企业寻求增长的话,便到中国去。这些企业在中国组装它们的产品,然后装船运回美国出售给消费者。中国出口的60%至70%都是按照这一模式运作的。因此我们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是个统计数字的问题。人们将中国称作'世界加工厂',但实际上中国只是个'世界装配车间'而已。"
上海经济学家叶檀坚信,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是个必然:这标志着经济危机应急措施的结束,正常状态的回归。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了21%。当时中国是通盘考虑美元、欧元和日元的。仅今年,人民币相对欧元就已经升值15%。叶檀认为这将引起麻烦:"对任何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来说, 企业都希望货币汇率维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否则会让企业感到非常难做。这些企业不得不变成货币或者金融的投机家,去做掉期交易。人民币升值,出口贸易就很难做。更多企业会退出出口领域,转向内需领域。"
而这正符合政府目前的经济策略。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希姆芬多菲尔(Ben Simpfendorfer)不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会有很大改变。他认为,中国人认识到,相对强势的人民币非常重要,可以平衡出口及内需。中国刚刚开始建立这种新的平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摆脱对出口及房地产的依赖。中国个人消费不够强,不足以弥补摆脱这两个领域后所形成的盈利亏空。
全球经济学家的共识是:期望人民币近期内大幅度升值是不现实的。美国经济研究所的彼得森(Peterson)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人民币现在不再像年底那样被低估40%,而仅为24%。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师罗谢尔(Horst Loechel)指出:"中国人的想法很清楚:世界经济必须保持稳定,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增长。而现在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并不稳定。这是目前中国人的忧虑所在。"
作者:ARD/编译:王雪丁
责编: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