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气候中国

中国首度宣示具体减排目标 分析指低于预期

周昱君 路透社、美联社等
2025年9月25日

在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要在2035年之前,促使碳排放比峰值降低7%至10%。这是中国第一次承诺削减碳排放量,但有专家认为,相较于中国在干净能源、绿能方面的进展与成就,这次的宣示显得过于保守。

图为习近平9月24日透过视讯在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演说。
习近平表示,中国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是让碳排放比峰值降低7%至10%。图像来源: Huang Jingwen/Xinhua/IMAGO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週三(9月24日)透过视讯在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致词,宣布中国2035年之前的气候目标:首先,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要比峰值降低7%至10%;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则增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以上;此外,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增为2020年的6倍。

习近平说:“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盡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把握正确方向……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这番话被外界解读为隐晦批评美国。週二(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把气候变迁称作“骗局”、说科学家“愚蠢”,又批评欧盟和中国拥抱干净能源科技。

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Belfer Center)政治学者布兰默(Ian Bremmer)向路透社指出,特朗普否定气候变迁的言论,形同把碳能源以外的市场拱手让给中国。“特朗普要的是化石燃料,美国也确实是强大的化石燃料国家……但放任中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电动产业国,却跟‘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背道而驰,至少如果你重视未来的话就是如此。”

中国减排目标保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约占30%),其次是美国(约占11%)。这次是中国首次承诺削减排放量,而不只是控制排放的增长

联合国气候事务负责人斯蒂尔(Simon Stiell)表示,中国的减排目标“传递出清楚的信号,即未来全球经济将以干净能源为动力”。

然而,有分析认为中国的减排目标低于预期。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再度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部分观察家原本预期中国会趁此契机,把减排幅度设定为至少30%,以达到2060年之前实现“净零碳排”的承诺。

《巴黎协定》于2015年的气候大会通过,194个缔约方同意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2℃以内(跟工业革命前相比),并且努力低于1.5℃;为此,各国应提出“国家自定贡献”(NDC),承担减排责任。

美联社引述哥伦比亚前总统、现参与倡议组织“元老会”(The Elders)的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说法:“中国干净能源方面表现非凡,相较之下其最新的气候目标却太保守……中国必须走得更远更快。”

欧盟能在绿色氢能市场上与中国保持竞争力吗?

03:1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气候倡议组织350.org副主任赛博(Andreas Sieber)则告诉《金融时报》,中国在气候行动方面,立下的承诺通常很保守,但最后的表现会超乎预期。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Li Shuo)也有类似观点。他向路透社表示:“北京的承诺展现出审慎的决策风格,这是延续其长期的政治传统,也就是以稳定、可预测的决策为优先,但这同时也掩盖了更重大的经济现实。”李硕也说,中国在绿能领域的优势,再加上美国在气候议题的撤退,可能促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根据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调查,去年干净能源科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比率首次达到10%以上,而且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有四分之一是由干净能源产业所推动,其市场规模已超过中国过去的经济贡献主力,即房地产销售。

不过与此同时,中国仍然高度仰赖煤炭。2020年,习近平宣布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之后又多次强调要加快煤炭减量、严控煤电项目。但根据“全球能源监测组织”(Global Energy Monitor)去年的报告,中国进行中的煤矿开发计划占全球的半数以上,现有的大型煤矿年产能也接近一半的全球总量。

曾任柯林顿时期白宫气候顾问的布莱索(Paul Bledsoe)向《卫报》指出,中国的新承诺显示干净能源经济开始帮助其降低碳排,“这是好征兆,但进展不够快”。他认为,中国还必须承诺关闭很多老旧的煤矿区。

中国是“气候罪人”吗?

02:5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其他国家设下什么样的目标?

这场气候变迁峰会在纽约联合国大会场边举行,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主持;11月,全球气候峰会(COP30)会在巴西贝伦(Belém)登场,明年则由澳大利亚主办。目前整体看来,各国在气候行动上虽往正确方向前进,但缺乏更强力的宣示和承诺来达成《巴黎协定》的目标。

古特雷斯24日表示,《巴黎协定》确实“带来了改变”,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从预期的4℃,压低到2.6℃。但这仍远高于该协定追求的1.5℃目标。目前全球已比工业化之前更暖大约1.2℃。

欧盟内部尚未确定其应提交的减排目标为何,目前仅有初步草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an der Leyen)在纽约的峰会上给出大致方向,称欧盟正按计划推进2030年减排55%的目标,并预计把2035年之前的减排幅度设定在66%至72%之间。

巴西总统卢拉(Luis Inacio Lula da Silva)说,2035年之前预计减排59%至67%,并加强打击森林的砍伐。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则承诺,2035年的碳排将比2005年碳排低62%至70%。

南太平洋岛国帛琉(帕劳)代表39国组成的“小岛国联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宣布,2035年之前将减排至2015年的44%。帛琉总统惠恕仁(Surangel Whipps)强调,那些工业化发达、行动力最强的国家,应负起更大的减碳责任。

马绍尔群岛总统海妮(Hilda Heine)则提到太平洋岛国深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且经常面臨洪水、干旱等紧急状态,而其他国家很快就会面臨同样处境:“此刻,若我们未能觉醒,终止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座各国领袖终将被野火、暴风雨、热浪、饥荒、旱灾等灾难警报唤醒。”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