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驻日大使王毅为吴仪背黑锅?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5年6月2日

吴仪访日拒见小泉事件,本周在香港媒体继续发酵。另外,法国、荷兰公投否决欧宪之后,美中欧大三角关系将发生什么微妙变化?中日本周关于东海的磋商无果而终,到底又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李肇星外形也许没王毅英俊,但也不妨碍成为外长图像来源: AP

吴仪拒绝见小泉,风波之余让人觉得为中日驻日大使王毅感到十分可惜。《苹果日报》本周一篇评论的标题就叫《为中国驻日大使王毅深感不值》。文章说:“在中国外交官中,王毅不但是外形最讨好的一位,更是专业水平最好的其中一人,且非常能干,是外交部高官中的亚洲和日本问题专家。更重要的是,王毅今年才五十一岁,是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级官员,也是前途无可限量的明日之星,甚至是下届外长的热门人选。去年他临危受命出使日本,不料成为他仕途的一大陷阱,要为吴仪拒见小泉纯一郎事件背上黑锅。”

文章写道:“当初吴仪与小泉的见面安排,无论如何跟王毅脱不了关系。首先,按一般的外交程序,吴仪出访日本,应该就是由驻日大使馆向北京提出建议,获得北京最高层接纳后,理论上也是由中国驻日大使馆出面与日方磋商吴仪在日本的具体访问行程。不幸的是,王毅与日方商讨吴仪与小泉的见面安排时,应没有提出“靖国神社问题”,否则应列明在这段时间内、日本官员不能公开说任何损害两国关系的话,作为吴仪与小泉见面的先决条件。结果,吴仪启程访日后,小泉多番表明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中方也无可奈何,不能抗议日方“违背承诺”,只能以这种最激烈的方式来反应,落入对方“没有外交礼貌”的口实。……吴仪事件后,中共内部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已有很多人认为,当初根本就不应该派吴仪访日,王毅或多或少会因此事而受到批评,也可能成为他外交生涯的污点,甚至成为日后对手攻击他、阻挠他升迁的藉口。可惜也!”

不能轻易将东海问题交国际仲裁

本周中日东海问题磋商无果而终之后,北京在港喉舌报刊《大公报》发表对大陆海洋学者的访谈。大陆学者在访谈中认为,中国处理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应该注意等距离中间线问题、岛礁在划界中的作用与相关数据、对日方进行充分法律准备等三个要点。访谈写道:“第一,日方提出的“等距离中间线”原则有悖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公平原则,中国对原有《中日渔业协定》的教训要高度重视。……第二,要加强研究岛礁在海洋划界中的作用,并搜集详实的科学数据。……第三,中国不应主动将东海海洋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诉诸法律解决,但要对日方可能采取的法律解决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国际上,大部分的海洋划界纠纷是通过国际法院解决的,也有的海权争议是通过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的,在现阶段,“东海案”若提交国际法院裁决,中国就有可能在维护利益的轨道上失控。”

欧盟宪法瘫痪殃及欧中关系

在欧洲局势方面,继周日法国公投否决欧盟宪法之后,香港时间今天早上又从荷兰传来消息说,荷兰也已公投否决欧宪。今天的香港《明报》发表文章,题目是《欧盟公投:牵动美中欧三角关系》。文章写道:“随着法国公投而致欧盟行动能力受损,尤其是希拉克个人政治前途发生危机,今年下半年的欧盟,有可能进入一个半瘫痪状态。恰好今年下半年,中欧关系的两大问题-军售解禁和争取欧盟承认市场经济地位,都可能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中欧关系势必受到影响。”

文章接着写道:“中欧关系受到影响,也势必影响美中欧的大三角关系。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前天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比其前任江泽民不“亲美”的胡锦涛,在法国选民对欧盟宪法说“不”,并让其与希拉克的联手制约美国的计划受挫之后,将会把北京的外交政策调整到美中关系上。文章认为,近几个月来,美中关系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距离并变得寒冷起来,双方都在更毫无顾忌地质疑对方的经济政策以及在亚洲地区和其它国际问题的态度。文章又说,在胡锦涛的政权得到巩固后,中国已开始追求一个“多极”世界的外交政策,北京愿与欧盟一起来平衡美国在全球的影响。而北京的这个外交版本已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的支持;但本周法国人对欧盟宪法的否决,可能会让北京转变其结盟的策略,从而重新转向美国。此文的结论是否正确尚待验证,但至少说明美国十分关心欧盟形势变化后,美中欧大三角关系的微妙互动。”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