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净化城市废水
2004年7月2日
青岛,这个当年德国的殖民地城市,今天与德国合作,在废水处理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岛还是一个渔民的港口。德国殖民者在这里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城市,铺设了上下水管道,建设了胶济铁路和青岛火车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后,德国人最终撤出青岛。今天,在青岛建设成为现代海滨休假城市的过程中,德国为青岛废水处理提供了财政和技术援助。
未经处理的废水不仅会毁坏了海滩、败坏旅游业、渔业和海洋种植业,也会影响人民健康和城市的发展前途。青岛市政府及时认识到废水处理工程对青岛作为海滨城市和渔业基地的重要性,扶助一系列废水处理工程上马。团岛废水处理厂就是其中的一个。
团岛废水处理厂是1999年投入运转的,每天可以处理十万立方米废水。大厅内的数码式测量仪显示,这里目前只用了60%的废水处理能力。德国联邦属下的复兴信贷银行为这项工程提供了近1300万欧元的资金,这是整个项目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工程设计、电子技术、消除磷和氮的机械设备以及整个净化过程的操纵设备都是德国制造的。项目招标只在德国进行,德国公司普罗伊萨克中标。团岛废水处理厂的工程师刘茹玲对废水处理的状况很满意,因为经过处理后排放的废水,不仅达到了中国国家规定的废水标准,而且甚至超过了这一标准。例如,从这里排放的废水中,每立方米只含11毫克悬浮物,中国国家标准为30毫克。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戈斯女士说,中国的标准可以与国际标准媲美。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为此工程提供30%的资金,青岛市负责建设澄清池和下水道。德国一百多年前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仍然可以发挥作用,青岛的街头巷尾,不时还可以看到当年德国铸造的下水通道的井盖。德国联邦政府在过去的岁月中资助了二十多个废水处理项目,尽管如此,中国还有许多有待要做的事。中国每年排放的废水有三百亿到四百亿立方米之多,其中一半来自城市,但只有五分之一的废水经过了处理。中国政府计划,2010年之前,使经过处理排放的废水量达到60%。至少在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这一标准。对于德国的废水处理技术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