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德艾滋病防治在线教育》项目培训正式启动

2006年5月11日

据中国官方2006年1月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为65万人,其中7,5万人处于发病期。艾滋病流行趋势严峻,艾滋病防治人员能力亟待提高。为此,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InWEnt)与中华预防医学会(CPMA)联手,通过因特网以在线教育的形式对中国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项目启动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

中国急需具有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护理与启蒙人员图像来源: AP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德中两国的艾滋病防治问题专家共同制订了针对中国西部地区基层医护及非医学专业人员的教学大纲。首期将在四川和贵州两省各开设一个培训班,每个培训班将由两名中国专家对30名学员进行在线辅导和答疑。授课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学原理,如何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和关爱,以及影响艾滋病流行的社会经济原因和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培训开始和结束时都将安排面授学习和结业研讨。为期6个月的学习期间,学员必须逐个完成7个教学模块的自学、作业、在线问答和讨论,为此必须保证每周有10个小时的在线学习时间。项目专家组的德方专家克莱门斯.奥歇博士总结道:该培训班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是建设性的学习,便于经验共享。

自2000年启动“全球21世纪校园”在线教育模式起,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已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据协会社会发展部部长德娜卡博士介绍,迄今为止已有3万余人参加了在线学习。从澳大利亚、日本、非洲到拉丁美洲,学员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地进行交流探讨,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费用开支。

基于此,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动提出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进行合作。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蔡纪明对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网络培训方面积累的经验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说,本次培训项目的设计就是吸取了越南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对教材的内容和培训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提高了教材的信息量。

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是联邦经济发展合作部的执行机构,中德艾滋病防治在线教育项目的启动资金由该机构提供。根据德中双方政府签署的发展合作协议,德方用于发展合作的资金投入主要为中国西部的8个省份。之所以首先选择四川和贵州两省进行试点,蔡纪明副会长进行了解释:中德专家组共同对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进行了需求评估,发现四川和贵州两省的技术情况比较成熟,人员积极性也比较高。特别是川贵两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比较艰巨,需要加大力度,因此确定两省为试点。

中国艾滋病的高发区集中在云南、新疆和广西,其它省区感染者人数目前也有所增长,其中包括河南,主要是由输血引起的,而云南和新疆等省区的艾滋病感染主要是由吸毒引起的,吸毒者中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高达70%。最近几年,从事性活动人群中艾滋病发病的比例也在增加,这导致艾滋病出现向普通人群传播的趋势。项目专家组组长、北京协会医科大学教授张孔来由此得出结论: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防治人员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德娜卡博士在与中国同事密切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政府已经对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防范意识,但基层人员仍有欠缺。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艾滋病存有许多偏见,即使是在医务人员当中也存在这种情况。例如德娜卡博士在试验室参观时注意到,工作人员还心存恐惧。德娜卡博士希望通过培训课程帮助医护工作者及非医疗专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成见。

蔡纪明副会长称,目前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政策是非常健全的。今年3月1日政府刚刚出台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使艾滋病防治规范化、法制化,省市级也成立了艾滋病防治中心。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因地区不同而不同,艾滋病高发区防治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因为他们接受了更多的培训,并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低流行地区防治人员的经验则较少,特别是在基层,县乡级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该项目的培训对象也集中在县一级防治人员上。

在谈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时,蔡纪明副会长说:目前特别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和多部门在实践的第一线开展工作。政策已经具备,资源投入在不断加大,国际援助和经验也是现成的。最主要的是要在实践中落实成功的经验,例如高危人群中的行为干预,即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并提出建议,使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包括生活行为、性行为、社交行为,例如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吸毒者不要共用针具等等。

中德艾滋病在线教育首期培训班于11月结业后,德中双方均希望该项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延伸,向中国西部的其它省区,继而向全国推广。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