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美贸易谈判:“积极信号”背后的举步维艰

王凡 综合报道
2019年3月30日

在北京,美方谈判团队与中方完成了第八轮磋商。尽管双方均称谈判取得进展,然而海湖庄园签署“停战”协议一直未有定论。究竟是哪些因素让中美在不时“释放出积极信号”的同时,始终难以达成最后的共识?

Symbolbild: Trump und die Medien
按照计划,刘鹤下周还要前往华盛顿继续谈,图为今年1月底刘鹤赴美时与特朗普会面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S. Walsh

(德国中文网)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长姆努钦周四下午抵达北京。据中国官媒报道,双方举行了工作晚餐,然后周五全天进行了磋商。

姆努钦在北京时间周五下午发推特称,他和莱特希泽"在北京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贸易对话,期待下周在华盛顿与中国国家副总理刘鹤继续这个重要的讨论"。美方和中方均称,谈判取得进展。不过,双方均未公布谈判细节。

新的进展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称,中美双方“讨论了协议有关文本,并取得新的进展”,但未明述。

据德新社援引观察家称,中国可能会同意,大幅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另外,华盛顿期待中国可以拿出举措,更好保护在华美企的知识产权,结束强制技术转让。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拟对外企开放云计算市场",作为对美国的让步,该内容是双方探讨技术相关问题一揽子提议的一部分。而在本轮谈判开始前,路透社就在一篇报道中引述美国官员称,双方"在(避免)强制技术转让议题上取得了空前的进展"。

中国在周五(3月29日)宣布,核准美国摩根大通和日本野村控股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投资证券公司,分别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这也是针对美方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所采取的举措。

周日(3月3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告,"2019年4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通告称,暂停加征关税措施截止时间另行通知,并表示继续暂停加征关税"是中方对美方推迟提高税率措施的积极回应,是为促进双方经贸磋商采取的实际举动"。

北京3月31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R. Garza

越来越多积极信号?

正在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周小川周五对媒体表示,他认为中美贸易谈判"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这位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说,谈判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推特以及媒体报道一直在引发公众情绪的转变,而"特朗普最近的推特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

不过,特朗普在他最近几天的推特中并未提及中国或者美中贸易谈判。这位美国总统周五在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笼统地表示,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进展地非常好。但他同时也提醒说,只能接受一个“很棒的协议”。

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周五对路透社表示,他被告知,特朗普政府将在4月底与中国达成一个协议。不过,白宫官员们则一直强调,谈判不受时间限制,可能延续数周甚至数月。

迄今为止,美国仍然保持着关税威胁作为谈判筹码,这让中美目前的博弈不得不继续下去。而习近平与特朗普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会面、签署"停战协议",似乎也还并非板上钉钉。

"为一个单词交涉两个多小时"

事实上,种种迹象显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地颇为艰难。即便是澎湃等中国媒体,也以《谈到现在有多艰难》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报道提到了谈判中的一段小插曲,称双方双方工作团队通过视频联系,"逐字逐句地就协议文本进行谈判"。在一次涉及农业问题的谈判时,双方在一个单词上"卡壳","因为这个单词的用法,两边在视频里争了两个多小时。到最后,这个单词还没谈拢,只能暂时搁下"。

不过,报道中没有提及涉及的具体是哪个词,而将重点放在双方正在"一个字一个单词地争"。

中方担心被美方欺负

《南华早报》也以"口头误会和缺少中文版文件正在威胁美中贸易谈判"为题,讲述了120页的协议草案文本没有中文版本给谈判带来的障碍,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报道同时也谈及影响谈判的另一个因素,中方"担忧被美方欺负"。

报道援引华盛顿哥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美国谈判小组外部顾问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他们(中方)最担心的可能是,中国受到了欺负,做出了不恰当的让步。我们现在可以在中国媒体上看到这个论调"。

这位美国智库专家提到了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之前的爆料:库德洛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讲道,在谈判第一天进展艰难、第二天中断后,莱特希泽对斥责中方,要求其回到谈判桌。在接受CNBC采访时,库德洛也称,莱特希泽曾在一次会谈期间对刘鹤进行了严厉警告。

白邦瑞认为,中国未来会表现得很强硬,不会接受美方的一些要求。

"百年耻辱"的阴影笼罩

《纽约时报》周四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库德洛爆料"的插曲,文章以"鸦片战争的苦涩历史笼罩中美贸易谈判"为题,讲述了中国担心被美方欺凌的心理。文章援引《帝国的黄昏--鸦片战争及中国最后的黄金时代的终结》一书的作者裴士锋(Stephen R. Platt)说,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百年耻辱","对19世纪那段历史挥之不去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能解释中国对于建立一个更多按照中国条件行事的全球贸易秩序的渴望"。

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行了八轮图像来源: imago/C. Ohde

据英国《金融时报》周五报道,3月早些时候,"在协议草案上,中方谈判代表划掉一些美方以为在1月已经谈妥的内容",中方发回的草案上面"用红笔作删除标记并写下替代条款"。报道称,刘鹤领导的中国谈判小组发回的"红线"文件"突显了他们迄今在抵制美国要求方面的成功,但即使是在不那么有争议的领域(例如增加购买美国出口产品和改善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也被证明难以达成一致"。

《金融时报》的文章同样提到了,中方很担心会给外界留下屈服的印象,称在一月份北京的一场闭门会议上,"中国谈判小组的成员在会上警告称,如果他们向美国做出过多让步,他们可能被贴上'叛徒'标签"。

如何打破僵局?

《人民日报》周六(3月30日)发文称,"中美磋商越到关键处,越要扩大利益交集",其中提到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每前进一步”都很不容易,可谓艰难而辛苦”。文章称,"谈得如此艰难、辛苦,一方面反映出中美在制度、文化、国情和发展阶段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美经贸问题不是简单的你卖我买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磋商难度很大"。

文章同时也提出了面临困境的解决方案:"扩大利益交集"。"美方关切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实施机制等方面。这些关切只要与中国正在推进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向一致,就能在中国当下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得以解决。"

在最后,文章又强调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美方的不畏惧,称"即便谈得不理想,中方也会坦然面对",毕竟中国经济拥有"亮眼的成绩单”。

无独有偶,那篇被多家媒体广泛转载的"为一个单词交涉两个多小时"的文章在结尾也同样写道:"在谈判这个阶段,得有点底线思维,做好谈不成的思想准备。谈得成很好,谈不成也不强求。"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