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美遇冷 中日解冻?安倍向北京抛出橄榄枝

2018年10月13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意促成日中关系和解,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而在特朗普似乎要对中国发动新的贸易“冷战”之际,安倍此举颇受中方欢迎。

Vietnam | APEC | Japans Premier Abe trifft Chinas Präsident Xi Jinping
去年11月,安倍晋三与习近平在越南APEC峰会上碰面,气氛较2014年时热络了许多图像来源: imago/Kyodo News

(德国之声中文网)安倍晋三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的强硬对华立场,帮助他在2012年东山再起、再度成为日本首相,然而也造成了日中关系进入冰期。如今,安倍似乎有意实现和解,而这也受到了正面临与美贸易战的中国的欢迎。

七年来两国首脑的首次正式会晤

作为美国多年来在亚太地区的盟友,日本也和美国一样,对于北京在领海、领土主权问题上的日益强势感到担忧,并提升军备以对抗中国。此外,日本商界也对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技术剽窃方面存有疑虑。

然而,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商贸联系,对于日本同样至关重要。"要保证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就不可能忽略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一名日本外交部官员对路透社说。

自2014年11月安倍与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那次冷淡的首次会晤后,双方虽然多次见面,但都是在其它峰会场边。今年10月26日两人的会晤,将是2011年以来首次正式中日首脑峰会。

2014年11月安倍与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首次会晤,气氛冷淡而尴尬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Kim Kyung-Hoon

路透社报道称,双方都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互访。中日关系解冻与北京自2017年底在外交策略上的变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相关。另外日本商界也希望看到中日关系正常化,以便更好地与欧美企业竞争。

风向转变

丰田汽车的一名高管对路透社说,商界的态度已经从过去数年里的"中国威胁论",转为了更多利用中国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美国)、第四大投资国。日本对外贸易机构在一份报告中说,2017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呈现五年来的首次上升,这种趋势在今年前8个月继续。另外,日本对华出口也在增长。

此次安倍访华,随行的还有多达1000名企业高管和商贸官员。双方会就中日两国在第三国的经济合作进行交流。中方显然期待,安倍晋三能够明确表明对"一带一路"的支持态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对路透社说:"我们非常希望,日本在这个问题(一带一路)上与中国不是恶性竞争关系","可以是良性竞争,甚至是合作关系"。

目前,"一带一路"项目受到不少抨击,被指大型中资项目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在经济上无法持续。对于这些批评,北京一直予以否认。经济专家和官员们称,如果日本能够参与进来,能够提升"一带一路"的形象、减少债务国的担忧。

不过,安倍很可能会选择避开"一带一路"的标签。毕竟,日本国防官员一直对该项目可能的军事触角提出警告。另外东京也一直在宣传其自己"自由开放的亚太战略"( Free and Open Pacific Strategy),该战略的着眼点同样是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自由贸易及基础设施建设。

想靠拢,但又充满戒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周五(10月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安倍访华的有关安排。他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改善势头持续加强"。他提到,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重要节点。访问期间,双方领导人将就"改善发展中日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双方还将举行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和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官民论坛。

陆慷还表示,中日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希望"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欢迎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

目前,包括中、日在内的亚太16国正在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行谈判。此外,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也在进行中。

对于即将举行中日首脑峰会,华盛顿方面目前拒绝置评。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试图拉拢日本、孤立中国的做法,会让东京处于两难境地。特朗普对中国施压的做法,在日本不乏支持者。日本政界的鹰派人士以及很多日本选民都对中国充满戒心,本周四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日本人对中国印象不佳。

东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Canon Institute for Global Studies)的研究主管濑口清之(Kiyoyuki Seguchi)对路透社表示,"一些日本人认为,与美国的安全关系要优先于日本的经济议题"。然而他同时表示,"如果一个人问……在没有中国合作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是否可能,答案则是'不可能'"。

王凡/凝炼(路透社等)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