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夺资源不惜动武
2013年4月9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全世界原料需求增长的同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动武的危险也在增加。
北美和欧洲的工业国家以及日本是传统的原材料消费国。虽然这些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0%左右,但是全球80%的资源被他们所消耗。近年来,原料市场上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特别是经济蓬勃发展,人口众多的中国和印度,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
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了化石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气的价值 ,也提高了人们对自己大门前财富的关注。中国与周边海域沿岸国都对其有价值的海洋提出主权要求。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南中国海各岛屿的军事冲突和对个别岛屿的占领行动急剧增加。
丰富的渔业资源
中国海域是世界上最大和资源最丰富的渔场之一。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统计数字显示,仅在南中国海的捕鱼量就占世界捕鱼量的10%。 西澳大利亚大学海洋政治地理学专家福布斯( Vivian L. Forbes)说,2012年在中国东海捕获了约380万吨的鱼。自1960年以来,捕鱼配额不断提高,现在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但是海洋资源面临着威胁。福布斯说,过度捕捞和海岸地区的水污染给海洋资源带来毁灭的危险。所有国家的渔民必须继续前往公海深处捕捞,才能保障他们的生计。他们也因此越来越多地与各沿岸国的海上安全巡逻队发生碰撞。这些安全部队毁坏渔民渔网,逮捕渔民,没收其船只。
渔业是大多数沿海居民的一个重要经济命脉。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没有像中国近海海域那样受到如此频繁的过度捕捞。中国海的鱼等于是该地区成百上千万的居民的"饭碗"。仅在中国,2006年就有超过800万人从事捕鱼业。除了中国之外,印度尼西亚是该地区的第二大捕鱼国。其次是越南和菲律宾。在日本,也有20万人从事捕鱼。
捕鱼业也是越南赖以生存的一个经济领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2010年,捕鱼收入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
没有化石原料就没有增长
除了争夺鱼类资源之外,双方的冲突主要是为了争夺石油和天然气。但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南中国海到底蕴藏着多少化石燃料。由德国联邦地质科学与资源研究的巴比斯(Hans Georg Babies)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因边界纠纷,现在没有一家公司敢于在更深的水域开始勘探。"
据估计,南中国海的石油储量位于40亿到300亿吨之间。如果储量达到300亿吨,相当于整个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新加坡分析家沈则为(音译)称南中国海为"第二个波斯湾"。但是巴比斯对这一高估持怀疑态度。他指出,美国地质调查局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对南中国海进行过调查,能够确认的石油储量大约20亿吨。
对中国东海石油储量的估计也存在出入。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证实那里蕴藏着800万至1400万吨石油和280亿至5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是中国方面估计的数量高出一倍。
猜测助长冲突
柏林政治科学基金会的亚洲问题专家格尔哈特·维尔(Gerhard Will )认为,对该地区蕴藏资源的部分不着边际的猜测是导致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他说:"导致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估计不精确的和期望过高,如果能够彻底弄清该地区化石原料的实际蕴藏量,人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共同制定出资源管理方案。"但是因冲突各方态度日益强硬,共同解决遥遥无期。一位菲律宾官员对国际危机组织(ICG)说:"在这些水域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合作可能性。"
作者:Ebbighausen Rodion 编译:李京慧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