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五角大楼经过数月分析认为,今年2月在其领空被击落的中国气球没有收集情报。周四(6月29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赖德(Pat Ryder)说:“我们现在的评估认为,气球经过、飞越美国上空的时候,并没有搜集(情资)。”
赖德表示,美国采取了行动,以避免该气球进行情报搜集。“我们的努力当然有助于此。” 赖德说,美方清楚,该气球具备收集情报的能力。
今年2月2日,美国国防部通报北美空防司令部侦测到一艘飞行物自阿拉斯加侵入美国和加拿大领空。美方怀疑气球为搜集情报所用高空侦测气球,经推定检测,此飞行物源自中国,中方承认漂浮物来自中国,为民用无人飞艇,否认是间谍气球。美军于2月4日下午在南卡罗来纳州临近海域上空击落中国间谍气球,打捞后由多个美国情报部门检测分析。
美媒:被击落的中国气球使用美国技术
此外,赖德没有证实此前美媒有关气球使用美国技术的报道。但赖德表示,过去中国制造的无人机曾使用过市场上购买的现成美国产品。
根据《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报道,美国几所国防情报机构分析发现,来自中国的这只间谍气球上使用了美国制造的商用设备,其中一些设备可以在网上购买到。另外气球上还安装了中国的专业传感器和其它设备,可以收集照片、视频以及其它信息传送回中国。
报道指出,这些发现说明这只气球进行的是间谍活动,而不是像中国方面所称的是一只用来观测气象的气象气球。
参与调查的官员说,这只气球使用了现成和专门的设备,是中国政府在监视方面的一次创造性尝试。
报导指出,美国官员认为这只间谍气球似乎没有将在加拿大和美国上空飞行8天采集的数据传送回中国;官员们拒绝透露该飞行器是否出现故障。
气球事件加剧了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谴责中方侵犯领空违反国际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因此取消了访问中国的计划。
美军在2月4日击落一个中国疑似间谍气球之后,现已打捞到包括主要的传感器和电子装置在内的一些重要残骸。中国坚称该高空气球是误入美国领空的民用性质的无人飞艇,同时指责美国反应过度。
图像来源: U.S. Fleet Forces/U.S. Navy photo/REUTERS中国的一个气球在美国本土上空飘荡了数日之后,2月4日,美军在南卡罗来纳州沿海水域将其击落。美国指责中国利用气球进行间谍活动。但中国方面表示,这只是一个失控的气象气球。
图像来源: Chad Fish/AP/picture alliance被击落的气球坠入距离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几英里处的大海中。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对气球坠落的地区进行定位,并派出直升机和舰艇在坠落区域梳理寻找气球残骸。
图像来源: US-NAVY/AFP看上去像是渔民们正在捕捞一个超大的水母,但实际上这是美军的一个负责处理爆炸物的小组成员在海上打捞中国气球被击落后的残骸。这个气球直径大约达到61米,重量相当于一架小型客机。
图像来源: U.S. Fleet Forces/U.S. Navy photo/REUTERS由于气球尺寸巨大,而且对其安全性的不确定性,美国最终决定在海上击落。气球坠落地区的水深约为15米。美军正在努力打捞更多的残骸,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这个飞行物的实际用途。
图像来源: US NAVY/AFP美军使用了包括水下无人机等特殊装备搜索并打捞气球残骸。“探路者”级海洋测量船利用声纳技术在坠落区寻找残骸碎片。据美军的说法,搜索面积约为2.25平方公里。
图像来源: Nell Redmond/AP Photo/picture alliance美军北方司令部2月13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打捞团队从气球坠落处寻获了一些重要的残骸,包括确认所有主要的传感器和电子装置,以及整体结构的大块物件”。
图像来源: US NAVY/AFP美国击落中国疑似间谍气球之后,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此间,中国国防部长曾拒绝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通电话来讨论与气球相关的事宜。中方称美国的击落行动是过度反应,违反了国际准则。美国商务部则将与北京疑似间谍气球计划有关的中国6个实体添加到出口黑名单中。过去几天,美军在美国西北部阿拉斯加州海岸、加拿大西北部的育空地区,以及美加边境休伦湖的上空又分别击落了三个飞行体。
图像来源: Damian Dovargane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中方称所谓的间谍气球为用于气象等科研目的的民用无人飞艇,因受西风影响偏航误入领空,指美方击毁气球为“过度反应”严重违反国际惯例,并保留对同类事件作出处理的权利。但对于“民用无人飞艇”为哪间中国公司、企业或部门所有,中国外交部未明确回应。
更多阅读:德语媒体:气球预示中美必有一战?
6月20日,结束了对北京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美国媒体MSNBC采访时说,“气球事件应该结束了”。他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做了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来保护我们的利益,我们说了我们需要说的话,我们也明确表达了应该明确表达的内容,以确保这种情况不再发生。因此,只要它不再发生,这一章就应该结束了。”
不过就在同一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加州举行的一场竞选募款活动上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为“独裁者”。他在演讲中说:“习近平特别生气的原因是,我击落那个装满两车间谍设备的气球时,他不知道它(气球)在那里。这对独裁者们来说尤其尴尬,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里不应该是它的目的地,因风力它偏离了航线。”
拜登的这番表述引起北京的极大不满。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说,“美方的言论极其荒谬, 极不负责,严重违背基本事实,严重违背外交礼仪,严重侵犯中方政治尊严,是公开的政治挑衅。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25日,布林肯在美国CBS电视台“面对国家”访谈节目中说:“总统讲话一向非常坦率,很直接。他表达得很清晰,他也是在为我们所有人说话。”
布林肯强调说:“我在这次旅行中对我的中方同行说,我们会继续做你们不喜欢的事,说你们不喜欢的话,就像你们无疑也会继续做我们不喜欢的事,说我们不喜欢的话一样。”
因”间谍气球“风波推迟访问4个多月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终于进行了出任国务卿以来首次对中国的访问。在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从布林肯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时只有低级别官员接机,到最后悬念揭晓,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和他会面,所有的细节都在外界的密切注视下。
图像来源: Leah Millis/REUTERS布林肯此次北京之行是美国国务卿5年来首次访华,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后美方访华的最高级别官员。不过,当布林肯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没有红地毯,没有人献花,到场迎接的中方官员只有相对级别较低的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有意思的是,机场地面还画有几道红线,而现场照片也正好捕捉到布林肯脚踩“红线”的瞬间。在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性低谷之际,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具有象征性意义。不过,也有专家指出,除了希拉里·克林顿2012年作为国务卿访华时中方为她铺了红地毯外,克里、蒂勒森、蓬佩奥等美国国务卿抵达中国时,停机坪也没有红地毯。
图像来源: Leah Millis/REUTERS布林肯6月18日早上抵达北京,下午抵达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会谈。不过,中国央视18日晚上7时播出的《新闻联播》却没报道此事。对于布林肯和秦刚长达6、7个小时的会谈,中国官媒新华社等只报道了秦刚以训诫口气表达的中方立场,但未提布林肯说了什么。新华社称,秦刚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并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最突出的风险”。
图像来源: LEAH MILLIS/REUTERS布林肯在与秦刚会谈后在推特写道,双方讨论了如何通过开放的沟通渠道负责任地管理两国的关系。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指出,布林肯强调了双方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提出和中国在一些议题上可以合作,但同时表示,美国将继续保护美国人的利益,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华尔街日报》先前分析,美中最近恢复对话的驱动力之一,是定于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北京希望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该会议并与美国总统拜登单独会面铺平道路。
图像来源: LEAH MILLIS/REUTERS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到,在布林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分别与中国外长秦刚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为首的中方代表团会晤时,除秦刚、王毅以外的中方人员都戴着口罩,美方人员除布林肯外也“入乡随俗”地戴上了口罩。今年3月北京斡旋沙伊两国达成协议的画面显示,在三方会谈上,所有官员都没戴口罩,与现在布林肯会晤北京官员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图像来源: Leah Millis/REUTERS直到最后一刻,中国国家主席、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是否会接见布林肯一直是一个悬念。就在布林肯抵达北京的前夕,中国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微软前总裁盖茨,称其是老朋友,并表示他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分析家认为,如果习近平不见布林肯,那中美关系将会更加堪忧。如果见,双方关系可望进一步缓和,习近平11月赴旧金山参加APEC峰会时也可能对美国进行一次正式访问。
图像来源: Li Xueren/Xinhua/IMAGO按惯例,美国国务卿访华,中国领导人都会与之会晤。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布林肯前任蓬佩奥2018年10月访问中国时,习近平就没有见他。当时,中美贸易战已经登场,美国副总统彭斯刚刚发表强硬的对华政策演讲,双方关系非常紧张。如今,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在中国气球侵入美国领空事件后推迟访华的布林肯,意味着中美将保持高层沟通,而布林肯也达成访华前宣布的与中国进行“坦率、直接和具有建设性”讨论的主要目标。会谈中,习近平坐在正中,左右手的长桌分别坐着中美官员。习近平和布林肯均没有戴口罩,而此前在与布林肯会晤中没有戴口罩的秦刚和王毅则和其他官员一样戴上了口罩。
图像来源: Leah Millis/Pool/REUTERS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