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忧患高考始?考生已忧就业难!
2023年6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6月7日,考生小梁在母亲的陪同下前往上海市中心的一处考场。面对这堪称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她对德广联记者承认,她多少有点紧张。
小梁说,几天前,她还和父母一同去一座寺庙烧香祈福。她的母亲王女士说,希望菩萨能保佑女儿考试顺利。
对于中国的年轻人而言,高考也许只是人生艰难的开端。如今,仅仅在中学、大学取得学业上的成就,远远不足以过上理想的人生。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全国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20.4%。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18岁的小梁虽然还没有迈入大学校园,但也留心到了这条新闻。她对德广联记者说,她确实有点担心未来,因为"大学文凭的含金量没有以往那么高了"。
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高校一直在扩大招生规模,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也因此快速增长。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早已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只不过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一员。今年,全国有1160万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这个数字同样创下了历史记录。
供需不匹配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指出,中国的服务业无法为那么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工业部门也无法应对求职者中如此高的大学毕业生比例;这就造成了许多高校毕业生只能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易富贤对德广联表示,这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不少人都迫于生计送起了快递、送起了外卖。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在接受德广联采访时指出,中国就业市场其实还是有足够的劳动力需求,但是供需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这几年学财经的大学生太多,而更大的需求却在其他领域。此外制造业还需要专科毕业的技术工人。"
王丹举例说,中国如今亟需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也需要能够操作数控机床的技术工人,但是整个制造业都难觅符合这些要求的劳动力。她建议中国应当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让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挂钩。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学校、中专、大专与产业的结合并不紧密。
缓兵之计:攻读硕士
在上海市中心的静安寺,德广联记者在高考当天遇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毕业生。他没有参加高考,因为他认为自己"成绩太差、没什么机会"。他计划明年报考专科院校,今年则通过实习积累经验。"过渡期我会在咖啡馆打工,并寻找自我的定位。"他来静安寺则是为参加高考的朋友、同学们祈福。
16岁的高中生小张今天也来到了静安寺。尽管她还没有到参加高考的年纪,但也已经开始为将来担忧。她对德广联记者说,她计划在大学本科之后再攻读硕士研究生,因为担心"靠本科文凭会找不到工作"。
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是当下许多中国大学生的选择。他们希望,等到研究生毕业时,中国就业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的高端对口岗位。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